訃告: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藥物化學家、人工麝香核心發明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教授于德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31日16時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于德泉院士從事藥物研究工作六十余載。他為我國天然藥物化學領域的開拓和發展奮斗一生,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我國的藥學事業。他主持的國家重大攻關項目“人工麝香”的成功創制,極大地緩解了天然麝香緊缺問題,科學價值重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深遠。該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于德泉院士的逝世是我國醫藥衛生領域的重大損失,他一生熱愛祖國、追求真理、潛心科研、淡泊名利。他的精神永遠指引著我們繼續奮斗,我們永遠懷念他。
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藥物化學家,人工麝香核心發明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于德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31日16時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于德泉,男,漢族,出生于山東省,1956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藥學系藥物化學專業(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同年分配到中央衛生研究院藥物學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前身),歷任藥物研究所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于德泉院士為我國天然藥物化學和新藥創制研究做出卓越貢獻,被授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北醫杰出校友等榮譽稱號,榮獲首都勞動獎章、香港求是科技成就獎、中國藥學發展獎特別貢獻獎、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特殊貢獻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終身成就獎等獎項。于德泉院士參與主持并完成國家攻關項目“人工麝香”研究,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取得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01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祭文:
敬愛的恩師于德泉院士,您從事藥物研究工作六十余載,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我國的藥學事業。您甘當人梯,培養人才不遺余力。歲月悠悠,鮐背之年的您枝繁葉茂、桃李滿天下,培養百余名碩士、博士及博士后,每名學生都得到了您悉心指導。您為了祖國的醫藥事業日夜操勞,終因年事已高,積勞成疾,醫治無效,于公元2022年12月31日駕鶴仙去,遠赴天國。您走的那么匆忙,讓我們猝不及防。驚聞噩耗,撫膺涕泣,血淚彷徨。
憶恩師往昔,崢嶸歲月稠。您出生于山東煙臺蓬萊市,時值日軍侵華時期,在動蕩和戰亂中飽受了人間疾苦。兒童時期便在父親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兒童團并擔任團長開展抗日活動。年僅15歲的您在新華制藥廠參加工作,在硝煙戰火中與藥學結下不解之緣。1952年,您以優異的成績作為調干生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院,四年的學習為將來從事藥學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畢業后分配到中央衛生研究院藥物學系工作(現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從此開啟了輝煌的職業生涯。您積極投身523項目抗瘧藥物的研發,足跡踏遍了廣東、廣西、海南島等國內眾多瘧疾疫區,尋找抗瘧良藥。您從抗瘧中草藥鷹爪根中發現抗瘧有效成分鷹爪甲素,并首次發現過氧鍵為抗瘧有效基團,為青蒿素的研究發現提供先例。為了驗證鷹爪甲素的人體療效,您通過注射病人的血液的方式感染瘧疾,不顧自身安危以自己為研究對象開展人體試驗。您以身試藥的壯舉至今還為人所津津樂道,傳為美談。您主持完成國家攻關項目“人工麝香”研究并成功實現了產業化,取得巨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堪稱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典范,為其他珍稀瀕危動物藥材的人工化提供了可參考借鑒的模式和方法。您在國內率先用近代2D NMR技術研究天然產物化學結構,編著出版《紫外光譜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核磁共振波譜分析》、《中草藥中天然產物結構和活性》、《分析化學手冊第七卷》及翻譯出版了《近代核磁共振譜闡明結構》等波譜書籍,并多次赴各大學、科研院所講課,為現代光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做出重要貢獻,有力推動了天然藥物化學學科在我國的蓬勃發展。1999年您實至名歸當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后兼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兼有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機學科評審委員,衛生部新藥評審委員,衛生部藥學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亞洲天然產物研究雜志》主編,《藥學學報》 編委等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盡管您淡泊名利,各種榮譽還是紛至沓來。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99年被英國劍橋傳記中心授予20世紀杰出人才獎,2001年獲得香港求是科技成就獎,2007年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 一等獎,2013年獲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201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9年12月獲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
您的一生是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一生。您熱情執著、不畏艱辛,為推進中藥現代化、產業化,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重大貢獻。您對祖國的熱愛、對事業的堅守,是我國工程科技界學習的榜樣!您的一生是追求卓越,淡泊名利的一生。您在科研道路上不斷探索、銳意進取,取得了突出業績。但您總是把成果歸功于老一輩科學家梁曉天院士和黃量院士的諄諄教導,藥物所全體同仁、整個研究團隊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您的一生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一生。原本早就到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您卻依然在85歲時還堅持每天到所里上班,堅守崗位,發揮余熱。2022年5月份您還參加了藥物所多個博士生的畢業論文答辯。您在患病住院的前幾天還在認真審定《亞洲天然產物研究》雜志稿件,真正做到了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奮斗終生、奉獻終生。您的一生是為人師表、潛心育人的一生。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我國醫藥事業培養了大批高水平人才。您常常教導我們對待科研要有嚴謹求實的態度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您的教誨影響至深,讓我們受益終身。您培養的部分研究生業已成為我國天然藥物化學領域教學科研的技術骨干和學術帶頭人,其中的佼佼者已成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以及制藥企業的老總等。還有部分優秀研究生走出國門,任職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
您的悄然離去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大損失。您嚴謹治學、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和與人為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著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砥礪奮發、勇毅前行,您的精神必將傳學后世,流芳千古。天上星河萬里,您將化作一顆啟明星,照亮我們人生的茫茫旅程,有了您的指引,我們就永遠不會迷失方向。想見儀容空有影,欲聞教誨杳無聲,雖然再也看不到您那慈祥的笑容,聽不到您那熟悉的聲音,但您的音容笑貌已經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腦海。您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敬愛的于德泉院士您安息吧,我們永遠懷念您。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