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媒體上提到很多治療方法,有一些據傳是有效的藥物,但它是在實驗室里用體外細胞做出來的結果,這個結果離臨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它還要經過動物實驗、人體臨床的研究”,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為此,國家衛健委配合科技部門、藥監部門加快進行在實驗室中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研究,希望盡快得出科學的結論,把它真正轉化、應用到臨床的實際過程當中。
據Insight數據庫消息,截至2020年2月13日,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和美國NIH下屬的ClinicalTrials.GoV搜索到共112項關于COVID-19的臨床研究。
其中,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官網顯示,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起的“評價甘草酸二銨腸溶膠囊聯合維生素C片在臨床標準抗病毒治療基礎上治療普通型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開放、平行對照臨床研究”通過審核。
通過觀察COVID-19的臨床研究項目,不難發現這些藥物或治療方式,大部分曾用于治療SARS等傳染病。據了解,甘草酸在2003年SARS治療中被作為指定藥物之一,其治療作用明顯。現回顧其臨床觀察結果,可為臨床一線專家的治療帶來切實幫助。
COVID-19屬于免疫發病機理,新冠病毒引起的炎性細胞因子風暴綜合征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既然目前沒有確切的抗病毒藥物,第二條防線即應是控制炎癥。
新冠病毒會啟動炎癥風暴是因其激活肌體的免疫細胞,造成免疫細胞的過度聚集,損傷正常組織細胞。炎癥風暴發生后,患者病情往往急轉直下,不僅出現肺的損害,還可能會出現肝臟、心肌等多器官和組織的損害。
甘草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日本學者發現有明顯抗炎作用。由李蘭娟院士主持的我國“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中將甘草酸類制劑作為抗炎藥物代表,指出:甘草酸類制劑具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非特異性抗炎作用而無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應。
甘草酸二銨是由甘草提取物(甘草酸),經化學合成而得,是單組分化藥。
甘草酸二銨化學結構式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甘草酸二銨有皮質激素樣抗炎作用,可抑制由炎癥刺激誘導的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NF-κB及MAPK/AP-1關鍵炎性反應信號在起始階段的代謝水平,抑制3條炎癥通路相關炎性反應信號的活性,下調炎癥通路上游相關促炎性細胞因子,包括TNF-α、IL-8、IL-1β、IIL-6、相關趨化因子以及環加氧酶(COX)的表達,阻斷炎癥通路下游,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和活性氧(ROS)的生成。
至今為止,官方未曾公布治療COVID-19的特效藥,相關藥物以及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研究正在加速開展。目前,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與COVID-19有關的各類研究已超過百項,我們相信,眾志成城,必能打贏這場防疫戰!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J].中華傳染病雜志,7(2):4-12.
2.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銨腸溶膠囊)說明書
來源:微信公眾號“全科學苑”(ID:quankexueyuan)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