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原 李寧馨 實習記者魏天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妝品市場有巨大發展潛力,但消費需求擴大的同時,國內很多化妝品生產企業卻面臨停產整頓的困境,是假冒偽劣嗎?”鄭春陽委員調研后發現,這與現行環保監管政策直接相關。他呼吁改革現行政策,促進化妝品行業高質量發展。
鄭春陽在調研中發現,建立化妝品工廠,需要到當地發改委立項,并通過生態環境部門審批。國家發改委參考行業發展和污染程度,2019年8月修訂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各地發改委也隨之出臺了相應政策,對化工類企業限制較多,一般需要在有專門排污處理設施的少數化工園區才能立項,很多化妝品工廠不在化工園區內,已被要求搬遷或停產整頓。此外,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日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建設立項需編制嚴格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報告表,與化學原料制造等屬于同一級別,該分類嚴重束縛了化妝品行業的發展。
為此,鄭春陽建議,從政策角度,國家及各地發改委應相應調整化妝品的立項審批政策,減少發展限制,降低化妝品企業污染風險等級,與化工類企業區分開,更合理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并對日用化學產品制造進行分類管理,降低污染小的化妝品制造的評價類別,實施登記表管理。從監管角度,他建議細分日用化學產品制造類,繼續分出彩妝類等產品類別,根據原料使用和污染物排放執行相應的清潔生產標準,讓化妝品生產過程更環保并避免一刀切。
“國家統計局2017年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化妝品制造屬于門類C制造業、大類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中類268日用化學產品制造,而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在門類C中是獨立大類,這阻礙了化妝品行業相關政策的推行。”鄭春陽建議,下次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時,將日用化學產品制造獨立出26大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與食品、醫藥等并列,便于化妝品行業相關政策的推行,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