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京市把聚焦新動能、推動轉型發展,作為產業調輕調優、促進節能減排、強化生態保護和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的主攻方向,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強烈的責任擔當、扎實的工作舉措,全力聚焦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使全市產業結構優中趨好,經濟發展新動力不斷增強。
6月5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長江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通報我市聚焦新動能推動轉型發展等相關情況。
五大產業地標主營收入6255億元 關閉退出111家化工生產企業
發布會上,市工信局新聞發言人汪少軍介紹,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市工信系統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南京發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
加快新興動能的打造。圍繞“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目標,全力打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五大產業地標。2019年,五大產業地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55億元,同比增長16%。“四新”行動計劃中,聚焦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都市工業等新產業方向,不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20年新產業總規模要超過4000億元,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實施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以化工、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企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等技術改造。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已成功創建了6家綠色示范工廠和2個綠色示范園區,打造了一批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全力推動落后產能淘汰,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十三五”水泥去產能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減鑄造類企業整治任務。
統籌推動化工行業整治提升和沿江企業轉型發展,2017年以來已關閉退出了111家化工生產企業,2020年全市計劃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30家。同時有序推動沿江重點企業的轉型發展,沿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27處沿江非法碼頭全取締 建設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
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薛海介紹我市沿江非法碼頭專項整治情況時說,2016年3月開始,確定了全市沿江27處非法碼頭整治任務清單后,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27處沿江非法碼頭全部清理取締,退讓長江岸線資源3.5 公里。2017年5月起,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會同沿江各區政府于2018年2月完成了生態修復工作,生態復綠95萬平方米。
薛海介紹,2013年,市政府批復的《南京長江航運物流中心規劃》中明確,依托長江江海轉運主樞紐港,重點推進“一帶兩區三節點”建設(一帶——長江航運物流發展帶,兩區——龍潭國際綜合物流集聚區、下關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三節點——西壩、七壩、濱江三大港口物流樞紐型節點),建成航運物流要素聚集、航運物流服務完善、航運物流市場繁榮、江海轉運功能突出、輻射帶動效應顯著、具有國際資源配置能力的航運物流中心。
至2019年底,依托長江深水航道,初步建成新生圩、龍潭、西壩等三大公鐵水聯運樞紐,綜合交通樞紐不斷完善,龍潭樞紐獲批第一批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涵蓋供應鏈、跨境電商、冷鏈、保稅等多種物流業態。
2019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66億噸、集裝箱 331萬標箱,集裝箱月航班720班(近洋航線36班),干線直達日本、韓國及國內沿海主要港口;外貿內支線對接歐、美、地中海等國際遠洋干線,中轉支線覆蓋長江流域“六省一市”;南京至中亞、歐洲國際貨運班列2019年開行137列、集裝箱運量1.26萬標箱,基本形成東西雙向開放、海陸聯動的統籌物流網絡,輻射帶動效應逐漸凸顯。
水上服務區免費接污水垃圾 成長江船員“網紅打卡地”
南京海事局副局長胡斐介紹,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是針對水路運輸的特定需要,布置在高等級航道沿線,具有服務型功能的重要航運配套設施。其功能包括船舶的燃油供應、人員交通、維護保養、便利購物、水上醫療、智能快遞、岸電供水、航行資料供應以及船舶含油污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接收等便民服務內容。
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的建設對于保護長江生態環境,防治船舶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南京海事局在長江南京段全面推行船舶污染物“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模式,“一零兩全”即指靠港和錨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達標,“四免費”即指對內河船舶免費生活垃圾接收、免費生活污水接收、免費水上交通、免費錨泊,可有效防止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水污染物違規排放,規范船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硫燃油,減少船舶大氣污染,防范船載固廢非法轉移傾倒等環境污染行為。
胡斐介紹,2019年,南京轄區船舶進出港25.09萬艘次,貨物吞吐量2.86億噸,其中外貿運輸量2342.9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30.5萬TEU,呈現船舶流量大、港口吞吐量大的特點。長江南京段建設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促進綠色航運、綠色港口、綠色航運建設,提供航運服務的高質量有效供給,并提供政務自助服務、金融服務、水上交通、生活超市、收發快遞、健康醫療、文化休閑等服務功能,提高船民幸福感。
以“興隆洲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為例,其于2019年5月1日開始建設,并于7月中下旬正式開始對外運營。目前已配備五條專用躉船,擁有各類服務人員88人,具備船舶污染物接收等九大服務功能,是長江干線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
近日,興隆洲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完成提檔升級改造,引進了長江上單體規模最大、3層甲板、總使用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大型綜合功能躉船,已正式領銜加入長江“巨無霸”水上綠色服務區序列,成為這一長江船員“網紅打卡地”新的旗艦地標躉船,今后將更好運營和開展船舶污染物環保接收、船舶維修保養等在航及錨泊船舶的水上綠色航運服。
截至6月2日,興隆洲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已免費接收18617艘次船舶的124噸生活垃圾,1223 艘次船舶的2086立方米生活污水。
胡斐透露,中石化長江燃料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和松鼠供應鏈管理南京有限公司所屬的兩座高標準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也正在加速建設中。
建設海港樞紐經濟區“兩核”之一 打造長江航運數字化創新平臺
發布會上,鼓樓區下關濱江商務區管委會主任徐淮舟向大家介紹了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中心的建設進展情況。
徐淮舟介紹,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中心是南京市海港樞紐經濟區建設“一帶二核三區”總體布局中的“兩核”之一,未來將打造成為提供航運企業總部辦公,航運交易、物流、貿易、金融、法律、口岸綜合服務等功能的航運特色服務集聚區。2012年7月份,本項目由交通部授牌成立,是省交通廳與南京市共建的重點項目,總建筑面積40萬㎡,總投資51.7億元。
一期由永寧街、商埠街地塊構成,總用地面積3.5萬㎡,總建筑面積29萬㎡,共5幢100米以上5A甲級寫字樓。二期為異地復建的南京港集團2幢100 米總部大樓,占地面積約1.27萬㎡,總建筑面積11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中心所在地下關濱江商務區,位于鼓樓區西北部,根據鼓樓區“十三五”規劃,下關濱江商務區發展定位為:“全國中心城市的舊城復興范例、南京長江時代的重要城市名片、鼓樓現代產業的全新發展高地、市民安居生活的品質生態家園”。
徐淮舟介紹,目前,一期工程永寧街項目已于2018年5月正式交付,現已出售9.85萬平方米,出租2.5萬平方米,使用率為85%。同時,依托1、2號樓之間綜合裙樓打造的航運公共服務大廳已于去年7月26日正式開工,海事局辦事大廳于去年10月8日入駐運營。二期港口集團大樓項目預計今年竣工并正式交付江蘇省港口集團入駐辦公。項目先后與34家單位簽訂了購置或租賃協議,其中航運管理機構12家,企業22家。
下一步將加快區域內航運物流服務中心(二期)、恒大、中冶、證大、龍湖、深業等項目建設,為后續航運機構及企業入駐提供充足后續載體,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添磚加瓦,并進一步推動航運相關產業龍頭企業引入,大力發展航運智慧互聯中心,通過與科技企業、金融機構、教育機構合作,著力打造長江內河航運數字化創新平臺。
新動能上做“加法”,舊動能上做“減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棲霞答卷”
在談到轉型跨越,棲霞“綠色發展”動能強勁的話題時,棲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孫愛軍感慨地說,棲霞是傳統的工業企業集聚區,特別是燕子磯地區,曾經是南京城北的“化工城”,不到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404家工業企業、66家化工企業,年產值約320億元、稅收約30億元,為我市經濟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由于過去企業環保標準不高,生產排放嚴重超標,一度成為全市重污染源。
針對這一現狀,市區兩級聯動,累計投入150多億元,對區域內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關停,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引導退城入園,全面完成了所有污染企業的關停搬遷,徹底杜絕了工業排放對生態環境及長江水源的污染,也為區域高質量轉型發展騰出了新的空間。
今天的燕子磯濱江風光帶已成為市民休閑的新去處,通江河道水清岸綠。總投資超500億元的寶能濱江商務區、華潤華發萬象天地、招商花園城等一批商貿綜合體、區域總部、品質酒店相繼落地;總投資約500億元的創智科技園、智慧電氣城、文化旅游古鎮等重大優質項目正在推進,燕子磯地區已成為棲霞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孫愛軍說,曾經的棲霞屬于城市郊區,工業企業眾多,煙囪林立、機器轟鳴,尤其是散亂污小化工,既有安全問題,更有嚴重超標排放問題,空氣中彌漫著的化工氣息的棲霞曾經讓人敬而遠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棲霞區實行重拳治水,全區455條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全力控煤減排,嚴控污染排放,倒逼企業改進技術,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小化工全面關停,2017-2019年全區煤炭消耗量年壓降40萬噸左右;大力植樹造林,山坡地退耕還林,江灘地宜林則林,全區林木覆蓋率已達32.35%。
現在,仙林天藍氣清,燕子磯碧波蕩漾,八卦洲綠意盎然,棲霞開啟了“美顏模式”。城市“顏值”的刷新,換來了城市“氣質”的提檔升級,為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仙林大學城吸引了以南京大學為代表的12所知名高校,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等49家新型研發機構落戶棲霞,康尼機電、龍蟠科技等一批企業總部競相扎根棲霞,綠色正成為棲霞發展最靚麗的底色。
此外,棲霞區抓住長江大保護契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先后建成各類科技創新載體500萬平方米,形成了“2+2+2”新產業體系(即: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科技和信息服務、文旅康養等現代服務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2019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區域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孫愛軍表示,棲霞區將進一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新動能上做“加法”,在舊動能上做“減法”,堅定不移推動沿江產業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棲霞答卷”。
》》記者探訪
第一站: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中心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寫字樓,看起來“高大上”,頗有河西CBD的感覺,但里面卻完全不同。這里是南京重點打造的航運特色服務集聚區,將各類航運元素疊加在一起,產生復合效應。
據介紹,目前4幢寫字樓已建成,年底前還有2幢將交付,將來每一幢都將成為“億元樓”,年產值億元以上。
第二站:燕子磯濱江公園
雨后的公園里,抱著娃娃的媽媽、搖著扇子的大爺、還有年輕的情侶……三三兩兩的聚集過來,在滿眼綠色、江風吹拂下,一幅休閑舒適的畫面。
燕子磯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規劃拓展部部長陳智敏介紹,一到晚上和周末,這里就聚集了很多市民來遛彎麻納涼看江景。
據介紹,原來這里砂廠、碼頭林立,這些拆除后興建了長約1公里江岸線的濱江公園,后期還將打造2.8公里長的濱江濕地公園,一直延伸到長江二橋,還江于民的同時,將圍繞旅游、商業、文化等重點打造燕子磯濱江風光帶。
第三站:南京綜合保稅區龍潭片區
一箱箱從澳洲原裝進口的奶粉,通過航運到達龍潭港,在翔升控股集團的廠房里,兩條各28米長的打包流水線正在全力運轉,工人們站在各自崗位上各司其職。打包好的奶粉將根據電商平臺的訂單,發往全國各地的訂戶手中。
據了解,南京綜合保稅區龍潭片區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新業態,建設進口商品分撥中心,逐步形成了貿易企業、分銷企業、物流企業、金融企業全鏈條企業集聚發展,進一步釋放龍潭港的資源優勢。
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寧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