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光制藥磷酸奧司他韋制劑車間 徐磊攝
化工轉型勢在必行
“沿江一公里化工企業清零。”是命令,更是責任,宜昌聞令而動,立規矩,下禁令,制定《宜昌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相關工作方案》。隨即,擁有近50公里長江岸線的宜都市,成為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湖北宜都化工園成為宜昌市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打造的兩大核心園區之一。
2018年8月,宜都化工產業園正式破土動工。宜都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指揮長的宜都市化工產業專項整治及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和宜都市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指揮部,制定出臺《宜都市化工產業專項整治及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方案》,掛圖作戰,“點對點”分工,協同合作,強勢打響化工園區建設攻堅戰。
兩年后,湖北宜都化工園雛形初具:2018年以來,園區共完成征地11232畝,共爭取5550畝建設用地、4696畝林地指標,保障項目入園建設需求;三板湖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供熱、供電、綜合服務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上完成投資23.29億元,“真金白銀”投入加快了園區建設步伐,夯實了發展之基。
2019年初,化工園區完成各項規劃編制及安全、環境影響評價,湖北宜都化工園被認定為全省首批合格化工園區。
宜都市委書記譚建國說,“市里出臺3年行動方案,分類施策、一企一策,以創新為主引擎,引導專業園區、化工企業,走‘循環化、綠色化、高端化、精細化”發展之路,克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收益的鴻溝’。”
據介紹,近三年,宜都市招商引資金額累計到位1040.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1.1億元。2019年,全市新簽約項目138個,新開工項目199個,新投產項目121個,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升級轉換“跑道”
對于化工企業而言,搬遷入園,并不是一次簡單的物理轉移,而是一次實現企業重生的“涅槃之路”。
在進駐園區企業中,華昊新材料是“重量級”企業。這家全球最大的氯化鋇生產企業,產品廣泛用于陶瓷模具生產、污水處理、印染等行業,暢銷日本、韓國及歐美市場,在該領域具有絕對的國際話語權。以前廠區在猇亭,位于長江一公里范圍內,這次積極響應政府“關改搬轉”號召,將廠區整體搬遷入園。
“新工廠設計更科學,設備更先進,生產一噸產品綜合成本將下降20%以上。”公司董事長林福平介紹,以前老廠設備落后,低品位礦石不能加工,現在上馬國際一流設備,各種品位礦石均可在車間內進行加工,在原材料上每噸成品可節約500多元;新廠廣泛采用新工藝,在能耗上每噸成品能降低成本300元左右,在人力成本上每噸成品能節約2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生產一噸成品就可節約1000多元。
成本下降,帶來的是產品升級,產能遞增。今年10月新廠投入運營后,華昊新材料電子氯化鋇產量將由以前的3萬噸提升到12萬噸,占據全球50%市場份額,新增加電子級氫化鋇、高純度納米硫酸鋇、電子級碳酸鋇、電子級二氧化鈦等產品,年產值可達20多億元。
華陽化工是宜都土生土長的明星企業,專業從事紫外線吸收劑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導產品規格為BP-1、BP-3、BP-4、BP-12等。產品全部出口至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是目前國內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紫外線吸收劑生產商。
“這已是企業實現第三次搬遷,前兩次廠址都位于沿江一公里范圍內,這次搬遷入園,總算穩定下來了!”華陽化工副總經理徐明國說,雖然搬遷入園公司投入不菲,但非常值,因為搬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企業提質增效的過程,一個產品的升級換代過程。
徐明國介紹,新廠建成后,將全部采購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生產效率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也更加穩定,一方面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另一方面增強了公司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競爭力,為華陽化工進一步走向國際舞臺奠定了基礎。
在環保上,該公司加大投入力度,斥資8000多萬元高標準修建污水處理系統,工業廢水全部處理達標后再排入化工園區三板湖污水處理廠,做到綠色環保。“作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在節能減排上必須向國際標準看齊。”徐明國說。
興發宜都綠色生態產業園合成氨項目同樣是一次“脫胎換骨”之舉。
據興發集團高級工程師李緒介紹,該項目引進了行業先進水煤漿氣化工藝技術。“等溫變換技術”“低溫甲醇洗氣體凈化技術”等核心技術都是全國氮肥協會推廣的節能減排適用技術。項目設有硫回收、煙氣脫硫脫硝、污水處理、除塵等環保裝置,能保證建成后各項排放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新園區、新廠房、新工藝、新市場,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三量齊升”,“園區制造”將誕生越來越多的“國際范。
筑巢引鳳當好“店小二”
高質量服務是項目推進的“加速器”。
全力服務園區建設,為入園企業當好發展“店小二”,宜都全面深化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成立專班服務,成為園區建設的“保障隊”“生力軍”。
園區剛動工時,宜都就成立了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形成了日調度、周督辦、月總結的工作模式,攻堅指揮部由市委書記擔任總指揮長,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專題辦公會,相關常委和市直單位、鄉鎮一把手參加的專題辦公會,目的就是快速高效解決各種“疑難雜癥”。
↑東陽光制藥胰島素生產線 徐磊攝
專題辦公會擺問題、找對策,商議的結果直接進入執行程序,為園區項目建設掃除了障礙,增添了助力。
在入園企業中,有些企業老廠房剛建好沒幾年,又面臨著搬遷,企業損失較大。如美洋肥業2014年剛建成投產,華陽化工面臨第三次搬遷……“企業所急就是我們所想!”宜都市人民政府及時制定政策,對相關企業進行場平補貼,并對上積極爭取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補助資金,力求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
疫情發生后,園區建設一度進入“暫停”狀態。“在宜都進入低風險區域、達到復工條件后,園區建設隨即復工,并很快進入‘快車道’。”宜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興發說,宜都市對園區建設復工早謀劃、早動員、早準備,組織精干力量成立專班,啟動園區復工籌備工作。
自制一整套復工指南和防疫方案模板,讓企業拿來就可用;復工申請資料審批和現場驗收必須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堅決做到不過夜……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良好的區位優勢,完善的配套設施,一流的營商環境,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園區如同一個“強磁場”,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優質企業。截止目前,該園區現有項目48個,總投資479.51億元,建成后可實現產值約915億元。(經濟日報記者柳潔)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