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化妝品市場零售額高達2992億元,較上年增長12.6%。但相比世界其他化妝品大國,我國化妝品市場集中度較低。更重要的是,頻頻發生的各種亂象讓“美麗產業”存在不少隱憂。
江蘇省泰州市最近查辦的一起特大化妝品非法添加禁用成分案件,揭開了這個行業長期存在的“潛規則”。違法人員從多個渠道購進非法添加禁用成分的化妝品原料,通過半成品、貼牌、成品等形式,銷售給全國20多個省份的上千家美容院、化妝品店及數以萬計的消費者。
近日,廣西貴港市市場監管局與公安機關聯合破獲了一起特大假冒偽劣化妝品案,現場查封涉假化妝品案值6000余萬元,涉及SK-Ⅱ、蘭蔻等國際大牌。在制假窩點里,涉案化妝品原材料質量、生產衛生條件等均不符合國家標準。
記者注意到,還有些化妝品企業存在虛假宣傳和夸大功效現象,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另外,網購、代購的迅猛發展導致泥沙俱下,一些不明來路的化妝品也流入市場。化妝品的質量和安全亟待引起重視。
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首先要從源頭抓起。新條例對化妝品產品和原料按風險高低分別進行注冊和備案管理。按照全程監管的理念,《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則強化了對化妝品原料的溯源管理要求,規定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在辦理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時,應當明確原料的來源及其原料質量規格。
新條例的另一大亮點是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比如對未經許可從事化妝品生產活動等違法情形,由舊條例的“可以處違法所得3到5倍的罰款”,提高到“并處貨值金額15倍以上30倍以下罰款”。對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等違法行為,最高可處以貨值金額30倍罰款,甚至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化妝品行業會加速洗牌,行業逐步走向規范,消費者也能美得更安心。(記者蔣菡)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