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9年公司業績的高增長,皓元醫藥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2017年和2018年因員工持股計劃分別確認了股份支付費用704.36萬元和2,278.00萬元,導致前兩年的凈利潤相對較低。
不過,皓元醫藥卻因招股書中對于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介紹模糊,以及部分供應商是否具備生產能力等問題,飽受外界質疑。
針對上述皓元醫藥供應商生產能力的質疑,自6月30日以來,記者實地走訪了皓元醫藥位于上海市、杭州市以及馬鞍山市的部分供應商及客戶,試圖還原皓元醫藥IPO背后的“故事”。
供應商、客戶成謎
皓元醫藥稱,作為研發驅動型的企業,在向產業化應用拓展的過程中,公司產品生產工藝技術的開發領先于生產場地的建設進度,公司目前尚未完成自有的規模化生產工廠的建設,部分產品的規模化生產主要通過委外生產的方式完成。
招股書顯示,杭州靈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靈運”)與安徽實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實特”)、杭州歐內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歐內”)均為皓元醫藥的供應商。公開報道顯示,安徽實特與杭州靈運目前尚不具備生產能力。
2019年11月11日,皓元醫藥與安徽實特簽訂675萬元的抗腫瘤藥物中間體合同,并顯示已經履行完畢。
天眼查顯示,安徽實特注冊地址是馬鞍山市慈湖高新區霍里山大道北段1669號3棟。7月7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上述地址為馬鞍山市慈湖國家高新區科技創業園,但通過園區內工作人員以及張貼的企業索引名單,安徽實特并不在此辦公。
而后記者了解到馬鞍山市寧馬科創園2棟4樓,即為安徽實特實際辦公地點。透過安徽實特玻璃大門可見,整個公司空空蕩蕩,剛裝修完不久,部分房間內尚未有辦公設備,只有幾個人在上班。有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目前還沒有開工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皓元醫藥位于馬鞍山的研發中心與安徽實特同位于一棟大樓,但尚在裝修之中。
供應商未開工生產何以顯示合同已履行完畢?皓元醫藥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安徽實特與其上游的生產企業具有關聯關系,而其上游的生產企業是公司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具有相應的生產資質,且通過公司定期的供應商資質審查。”
其進一步解釋道,“公司采購時與安徽實特簽訂采購合同是安徽實特與其關聯公司內部的安排。公司依據合同關系認定供應商,相關合同具有真實的交易背景。依據合同關系認定供應商,是普遍的商業規則,公司對安徽實特的采購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
而杭州歐內為皓元醫藥2017年第三大供應商,彼時采購金額是394.91萬元,占比3.37%。杭州歐內位于杭州市江干區明石路515號明石商業大廈1019室,但記者實地調查發現,上述地址并非杭州歐內,而是一家中醫特色理療中心。上述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公司剛搬到此處幾個月,與杭州歐內沒有關系。
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了解到,杭州歐內已經處于注銷狀態。對此,皓元醫藥上述負責人稱,杭州歐內是醫藥行業的貿易供貨商,其向上游有生產資質的企業采購產品后對外銷售,2017 年杭州歐內曾為公司的第三大供應商,相關業務往來真實,公司向杭州歐內采購前,杭州歐內已向公司提供了其上游生產企業的生產資質并通過了公司審核。
同樣作為皓元醫藥前五大供應商,杭州靈運的生產能力也受到外界關注。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其一位工作人員確認,杭州靈運是做中間體業務,但主要“做貿易這塊”,“原材料買過來再賣給下家”。
記者了解到杭州靈運位于杭州濱江區九本文創園310室,現場可見辦公場所面積并不大,室內也只有兩張辦公桌,當記者以尋求合作咨詢公司業務時,工作人員顯得很謹慎,僅讓記者留下個人信息,稱有需要會有人聯系,但截至發稿尚未有人聯系記者。
對于與杭州靈運的合作模式,記者從皓元醫藥方面獲悉,雙方的合作與杭州歐內、安徽實特的流程一致。“除向我司銷售產品外,杭州靈運的客戶亦包含其他上市公司。”皓元醫藥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除針對供應商的質疑外,在客戶方面,記者實地調查也發現些許疑問。上海源諾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源諾”)與皓元醫藥2020年2月簽訂822.88萬元,正在履行;杭州源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源諾”)與皓元醫藥2020年4月簽訂1372萬元,正在履行。
6月30日、7月3日,記者分別走訪了上海源諾與杭州源諾,在公司門口未見有任何公司標志,均沒有掛牌。
皓元醫藥相關負責人稱,杭州源諾(成立于 2013 年)、上海源諾(成立于2017年)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主要從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貿易公司,主要出口國為日本。“杭州源諾在日本擁有良好的客戶資源,公司自2016 年開始合作,公司的技術和產品獲得終端客戶的認可,經過幾年的合作,業務逐漸開始放量。公司與杭州源諾、上海源諾醫的相關業務往來均真實有效。”
核心業務介紹模糊
皓元醫藥成立于2006年,位于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企業,具體產品包括應用于藥物開發前端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以及藥物開發后端的原料藥和中間體兩大類。
分子砌塊是指用于設計和構建藥物活性物質的小分子化合物;工具化合物是指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及潛在成藥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收入分別為8125.49萬元、15063.79萬元、23568.29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46.71%、50.41%、58.49%。而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收入分別為9270.96萬元、14819.41萬元、16725.10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53.29%、49.59%以及41.51%。
對于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營收占比逐年上升,皓元醫藥在招股書中表示,經過多年業務發展,公司已形成了品類豐富、結構獨特的產品和較強的技術服務能力,在下游客戶中建立了良好口碑;且在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前瞻性研究進一步加大了研發和新產品投入,同時加大品牌推廣力度和市場渠道建設,促進了業務的快速增長。
另從毛利率來看,可比上市公司2017年至2019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 51.60%、49.55%和 49.66%;皓元醫藥2017 年至 2019 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2.11%、51.67%、57.47%。發行人主營業務毛利率在同行業處于中上水平。
報告期內,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7.71%、68.29%、70.70%;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8.44%、34.78%、38.83%。
單從營收占比來看,報告期內,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連續兩年超過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是皓元醫藥目前營收占比最大的業務。但在主要產品的產銷情況方面,皓元醫藥只對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的產品名稱、對外銷售以及產銷率做了詳細介紹。且報告期內,皓元醫藥連續3年“銷售額前十大且有較為穩定銷售的產品”全都來自于“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
對于核心業務的模糊介紹,皓元醫藥相關負責人稱,這是因為公司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產品種類繁多,單一產品的銷售收入較低,分具體產品的收入較為零散,原料藥和中間體中單一產品的產銷量數量級則高于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因此招股書(申報稿)報告期內公司單一產品銷售收入較大的主要品種均為原料藥和中間體系列產品。
招股書顯示,皓元醫藥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超過10000種。但截至2020 年 3 月 31 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獲授權專利 53 項,其中發明專利 26 項,實用新型專利 25 項;涉及到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專利僅9 件,另外還有 40 項著作權。
對于產品數量和專利數量差距如此之大?上述負責人向記者直言,“生物醫藥研發領域中,專利數量與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種類沒有必然的聯系。”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公司從事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原料藥和中間體的研究開發業務,皓元醫藥在招股書中亦表示,由于開發的產品種類多、單位成本價值一般較高,公司從事此領域產品的前瞻性研究開發,如果開發失敗或者開發出來的產品無法實現銷售,將影響公司前期投入的回收和公司預期效益的實現。
100萬賣出標的又以3.8億買回公開報道顯示,自然人股東薛吉軍在2006年皓元醫藥初始成立時,以財務投資者身份參與設立該公司,投資19.5萬元并擁有13%的股權,2014年11月以120.25萬元轉讓13%的股權給皓元醫藥控股股東上海安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戌信息”)。
此外,2013年4月,皓元醫藥與薛吉軍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83萬元的注冊資本價格將持有的甘肅皓天83%的股權轉讓給薛吉軍。據此股權轉讓價格計算,甘肅皓天估值約為100萬元。
但招股書顯示,2019年5月皓元醫藥以4999.9987萬元認購甘肅皓天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肅皓天”)新增注冊資本135.1351萬元,本次增資后該公司持有甘肅皓天13.18%的股權。據此股權轉讓價格計算,甘肅皓天估值約為3.8億元。
甘肅皓天成為皓元醫藥的關聯方后,2019年6月~12月,其與甘肅皓天的關聯交易金額為 429.40萬元。
報告期內,甘肅皓天為皓元醫藥的重要供應商,主要為其提供卡泊三醇、阿法骨化醇中間體等化學原料。2018年~2019年,皓元醫藥從甘肅皓天處的采購金額分別為395.75萬元、832.47萬元,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二大供應商。
這也意味著,6年之內,甘肅皓天估值翻了380倍。對于為何當時低價轉讓,之后又高價增資的質疑,皓元醫藥上述負責人稱,薛吉軍向安戌信息轉讓公司股權價格公允,相關轉讓交易有完備的法律文件。
其進一步解釋道,“公司一直致力于建設和投資產業化產能,甘肅皓天2019 年在甘肅白銀銀西生物醫藥園區投資建設的生產基地即將投入生產運營。公司自建的安徽馬鞍山工廠還在建設期,公司為了快速補充產能,更好支撐公司快速發展,投資甘肅皓天。在我司投資甘肅皓天之前,甘肅皓天已經經過兩輪的外部投資,公司作為本輪的投資方之一,投資前聘請專業且有資質的律師、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公司進行了充分的盡調和評估,給予了公允的估值。公司參與本次投資履行了內外部程序,合法合規。”
不過,皓元醫藥在招股書中并未提及曾控股甘肅皓天83%股權,并且以83萬元轉讓給薛吉軍的歷史交易。
“發行人轉讓甘肅皓天的情況發生在2013年,屬于報告期外,掛網的招股說明書等外部文件根據準則不要求披露報告期外已經轉讓的子公司歷史沿革,故外部材料未顯示。公司在向上交所的其他申報文件已中對甘肅皓天持股及轉讓情況做了詳細披露,公司未刻意隱瞞。”上述負責人如上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皓元醫藥的兩名大股東和薛吉軍同為香港大學化學系的校友。
中國經營報 記者 夏治斌 曹學平 上海 杭州 馬鞍山報道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