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簡歷
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6年廈門大學化學系催化理論方向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3月至1983年4月,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訪問學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催化基礎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后參加了配位催化、化學模擬生物固氮和合成氨a-Fe催化劑的有關理論研究及部分實驗研究。參與主持“八五”重大基金項目和負責相關子課題的研究,在甲烷氧化偶聯含氟稀土基氧化物催化劑的研制及其性能、結構、酸堿性、助催作用本質和活性氧物種O2-的原位表征方面,取得了系統的研究成果。在負責兩個“973”項目子項目研究中,參與論證并提出了氧存在下Ln2O3表面激光誘導的O22-物種的形成機理;基于理論模擬和實驗表征結果的比較,對甲烷、丙烷選擇氧化的催化劑作用機理和催化反應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與老師和同仁合作,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1本。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兩項(排名第2和第3),包括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在內的部級獎六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催化成就獎,盧嘉錫化學獎,廈門大學南強杰出貢獻獎等。
導師寄語
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作為一名研究生,聰明的頭腦和出色的成績固然是我們所渴求的,但必須還要具有優秀的品德和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的精神。要腳踏實地、培育良好的學風,堅定學術追求,持之以恒的探索,不斷拓寬自己的人生境界。遠離科研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學術上堅持創新,勇攀高峰。
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夠把握機會、迎接挑戰,認真踐行“自強不息,至于至善”,傳承廈大精神,為我們學校雙一流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困難就攻克它,碰到挫折就戰勝它,小有成功則加倍努力,大有作為則更加發奮。
以汗水和心血催化的人生最美麗!祝大家成功,成才!
參考資料
【1】微信公眾號廈門大學研究生教育(ID:gh_90c82c35067f),廈門大學導師風采之院士篇 | 萬惠霖教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