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莊文穎院士及曾昭清博士在吉林、河南和湖北等地大蠶蛾科昆蟲的蟲繭上發現一種肉座菌目真菌 ― 繭殼菌(Cocoonihabitus sinensis)。它具有肉質的子實體但不形成子座,子囊殼或疏或密地排列在蟲繭殘體上;它長柱形的子囊頂端加厚,通過狹窄的頂孔釋放線形的子囊孢子。已有研究表明,在真菌中子囊的結構是一個攜帶系統發育信息的形態學特征,也是重要的分類學特征。在肉座菌目的各個科中,上述子囊類型存在于麥角菌科、蟲草科和線蟲草科真菌中;但是,形態學和序列分析的綜合研究表明,繭殼菌有別于上述任何一個科,它代表了一個新科(繭殼菌科Cocoonihabitaceae)中的一個新屬(繭殼菌屬Cocoonihabitus)。繭殼菌的子囊殼表生、肉質、梨形、淡橙色,子囊長柱形、具帽狀加厚的頂端和細長的頂孔,子囊孢子線形、多分隔、易斷裂。ITS、LSU、SSU多基因序列分析的結果揭示,它與肉座菌目中的Flammocladiaceae(科)和線蟲草科的系統發育關系略近。繭殼菌科的建立充分顯示出真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它的發現將為深入探討真菌類群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提供有價值的新線索。
圖1 分子生物學證據(基于ITS、LSU和SSU的Hypocreales相關科分類關系的最大簡約樹)
圖2 形態學證據[Cocoonihabitus sinensis (HMAS 254523). a-h: Perithecia on remaining leaf veins of cocoons; i, m: Perithecial anatomic structure; j-l, n-p: Asci containing ascospores; q-t: Disarticulated cells of ascospores. Scale bars: a: 1cm; b-e: 1mm; f-h: 0.5mm; i: 50m, j-p: 20m; q-t: 10m.]
圖3 《菌物學報》2017-12期封面
參考資料
[1]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ID:IMCAS1958),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莊文穎院士團隊發現肉座菌目一新科
[2] 來源:《菌物學報》,原文鏈接:http://manu40.magtech.com.cn/Jwxb/CN/abstract/abstract3566.s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