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新增外籍院士名單,吉林大學于吉紅教授當選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于1739年,總部設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目標是促進科學發展并加強其在社會上的影響,承擔了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等國際學術獎項評選等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一般包括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社會與人文科學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學者,同時也包括對科學做出突出服務貢獻的人士。目前,瑞典皇家科學院約有460位院士、175位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本次新增8位外籍院士,其中化學學科新增2位。目前,化學學科外籍院士共計16位,于吉紅教授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
于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科協主席,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徐如人先生。1995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1996年至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和日本東北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晉升為教授,2001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受邀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客座教授,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cal Science副主編(2012-2020),2021年起擔任美國化學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執行主編,現任《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主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ACS-Au, Advanced Materials, Chem, Matter, Materials Horizons,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CS Nano, ACS Central Science, ACS Materials Letters, Inorganic Chemistry, Aggregate等國際期刊編委/顧問編委,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國際合作學部常務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等。
于吉紅教授一直致力于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在分子篩納米孔功能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定向合成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其主要科學貢獻包括:1)建立了預測特定孔道分子篩結構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理論模擬、計算機數據挖掘和高通量實驗相結合指導多孔材料定向合成的新路線,成功合成出多種新型分子篩結構,實現我國在分子篩拓撲類型方面零的突破;2)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羥基自由基存在于分子篩的水熱晶化體系,提出了自由基加速分子篩成核的晶化機制,為在石油化工和環境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的分子篩材料的高效及綠色合成開辟了新路徑;3)開發出系列高效分子篩催化材料及負載金屬催化材料,用于甲醇制烯烴、丙烷脫氫、重油催化轉化及產氫等重要催化反應,并拓展了納米孔材料及其組裝材料在液體分離、鋰離子電池、3D打印醫用植入材料、高效長余暉發光等領域的新應用。迄今,在包括Science,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JACS,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370余篇;獲授權專利30余項;出版著作7部。先后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等,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負責人。分別以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等。
原文鏈接:https://www.kva.se/en/nyheter/atta-nya-utlandska-ledamoter-invalda-i-vetenskapsakademien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