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研修班報告會在梧桐語問學中心明德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化學與化工學院兼職教授于吉紅以“科研與誠信”為主題,為研究生導師講述了學術規范及如何做好導師。
于吉紅院士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誠信是科學精神的必然要求”“要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弘揚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和“要大力弘揚優良學風,把軟約束和硬措施結合起來,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出發,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觀《論語?為政》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強調了學術誠信比成功更重要。
于吉紅院士進一步從科學研究的本質講起,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索、認識未知和創新??萍颊撐氖菍W術成果的展現,必須具有真實性、嚴謹性、準確性、科學性、可靠性、合理性。她以多個典型學術不端案例,講述了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違背研究倫理等學術不端行為。于吉紅院士還講述了什么是非學術不端行為,以及對非學術不端行為必須及時糾正錯誤,有利于后續研究工作。
在講述如何做好研究生導師時,于吉紅院士認為導師要引導學生的品德行為和治學態度,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導師要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倡導學生追求科學精神,教導學生恪守學術規范,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導師要根據學生個性和知識結構的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做科研的六個C,即好奇心(Curiosity)、勇氣(Courage)、挑戰(Challenge)、專注(Concentration)、持續(Continuation)和自信(Confidence)。
交流環節,參會老師問到如何激發研究生對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支撐科研工作。于吉紅院士認為在研究生階段理論知識的學習依然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交叉學科知識的學習,學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要注重學科交叉,以及課程多樣化,從而激發研究生學習興趣,拓展視野,提升創新能力。
報告會由研究生院院長馬彥琳主持。研究生院、校學術辦、化學與化工學院等單位負責同志參會。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