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穆
張緒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B獲得者,深圳海外高層次“孔雀計劃”A類人才。主要從事配位化學和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發表論文400余篇,文章被引用超過1.5萬次,H因子大于75,曾獲美國化學會Arthur C.Cope Scholar獎,是第一位榮獲此獎的中國內地科學家。發展的張烯炔環異構化反應(Zhang enyne cycloisomerization)因其重要性成為以其姓氏命名的人名反應,目前全球僅有不到五位華人有此殊榮。張緒穆教授是全球磷化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工業應用等領域的權威專家,曾連續兩次受邀在每三年一次的國際磷化學會議上做大會報告。基于原創的手性膦配體工具箱和超高效不對稱氫化反應,通過先后成立的凱瑞斯德和凱特立斯兩家公司,分別實現了西格列汀(糖尿病藥)、度洛西汀(抗憂郁)、沙庫必曲(抗高血壓、抗心衰)等20多個重大手性藥物的工業化生產,惠及全球數億患者。
張緒穆教授表示,對于自己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感到很榮幸。俄羅斯在磷化學研究方面獨具特色,同時也是能源大國和石化大國,和中國具有非常高的互補性,在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后,他將充分利用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交流平臺,努力做好與俄羅斯同行在磷化學、高選擇性催化、手性藥物綠色合成等領域的交流工作,力爭在生物醫藥、大化工等領域做出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推動中俄兩國交流合作與發展。
俄羅斯工程院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是蘇聯工程院,是由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科工部、國防部、航天航空署等部門聯合成立的跨行業科學機構,1993年獲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咨商地位,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歐和東歐新技術專家組織之一,現有1500余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100多位,包括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宋健、徐匡迪和現任院長李曉紅等多位兩院院士和科學家。外籍院士由俄羅斯工程院主席團會議通過公開投票,以簡單多數方式從在科學、技術和教育等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外籍科學家中選出。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