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v蜜芽,我我色综合,两女女百合互慰av赤裸无遮挡,脱了内裤掀起pg两边打肿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蔡鎦生院士:中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學研究的先驅者

來源: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2022-04-23
導讀:蔡鎦生(1902.9-1983.10),福建泉州人。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學研究的先驅者。

圖1:蔡鎦生院士

1920年在泉州市培元中學畢業,在晉江前埔小學任教。1921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燕京大學化學系,并獲得了免費就讀的資格。1924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與呂兆清(我國近代制革工業的開拓者和實業家)等人在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洋法”制革廠。1929年,赴美國留學,在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攻讀光化學和反應動力學專業研究生。1932年,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后繼續留在燕京大學化學系任教,并晉升為教授。1948年春,應邀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1949年5月回國,擔任燕京大學化學系主任。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來到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工作,與唐敖慶等人一同創建了化學系,并擔任化學系首屆主任。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中國化學會第十八、十九、二十屆理事,長春市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長春市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1982年5月4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10月24日病逝于長春,享年81歲。

一、貧困不移,一心向學

蔡鎦生1902年9月出生于福建泉州百源村的一個貧寒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他是家中長子,全家依靠在中藥鋪當店員的父親掙錢維持一家十口人的生活。蔡鎦生少年勤奮,酷愛讀書。他的父親由于少年時家貧沒有受到系統教育而遺憾,于是決定省吃儉用攢下錢來供兒子讀書。蔡鎦生先是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他的學習悟性很強,一點就會,深受老師的喜愛,被列為最優等的學生。小學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當地知名的培元中學就讀。培元中學是一所基督教會學校,對英語要求較高,由于之前沒有英語基礎,蔡鎦生入學時感到難以招架。但是他迎難而上,以十倍的努力攻克語言難關,中學畢業時包括英語在內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因此也奠定了他良好的外語基礎。中學期間,迫于家庭經濟困難,他一邊讀書,一邊利用課余時間刻寫講義,并寫春聯出售,賺得一些微薄收入購買書籍,緩解家庭負擔。

1920年,蔡鎦生在培元中學畢業后,由于經濟拮據,無力升學,他只好先選擇在晉江前埔小學任教。期間與同事一邊教書,一邊飼養小豬出賣,以積攢儲蓄,為升學做準備。蔡鎦生一生勤奮節儉,不僅造就了他學有所成,也磨練了他勇于進取的品格。1921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燕京大學化學系,并獲得了免費就讀的資格。大學期間,由于他的品學兼優,深得燕京大學教授、美國學者威爾遜所賞識。1924年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從此,奠定了他一生從事化學教學與科研事業的基礎。

二、民族氣節,實業報國

在蔡鎦生的求學期間,當時,中國社會動蕩,戰亂不斷,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極其艱難。蔡鎦生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要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愿望,中學時代開始熱愛化學,想以更多的發明創造來實現“科技救國”和“實業救國”的雄心壯志。

大學期間,蔡鎦生一邊用心學習化學,一邊又輔修了皮革專業。1922年,他與同學呂兆清(我國近代制革工業的開拓者和實業家)、魏雅平、劉仁政等人為振興民族工業,系統地開展了科學鞣皮法的研究工作,對皮粉的物理化學性質和操作工藝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克服重重阻力在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洋法”制革廠,一方面可以增加學校的收入,一方面又可以把先進的制革技術引入到中國市場,以改進我國落后的制革技術,實現實業報國的目的。1935年,他們支持魏雅平到漢口創辦漢中皮革廠。1938年,因抗戰爆發,漢中皮革廠內遷至重慶,到1943年被國民黨官僚資本所吞并而告結束。

圖2:青年時代的蔡鎦生

為繼續實現“實業救國”之志,1933年,蔡鎦生又發動同學和好友創辦玻璃廠。雖期間遭受歹人破壞、工廠破產等波折,但蔡鎦生沒有退縮,他認為中國玻璃工業很落后,一定要迎頭趕上。他長時間把大部分工資投在燕東園的荒地上和破舊屋里進行研制玻璃的實驗。為了不使玻璃儀器工業壟斷在外國人手里,他又開始培養吹玻璃儀器的技術工人和刻量筒的技術工人,并創辦了“北京生生玻璃儀器廠”,利用他自己研制的玻璃生產化學實驗用的各種玻璃儀器,供國內一些高校和研究單位使用。蔡鎦生創辦玻璃儀器廠的經驗和技術,為他后來到東北人民大學創建化學系起到了很大作用,對化學實驗室的建設功不可沒。以至現在,在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中,自行設計玻璃儀器的吹玻璃技術仍在發揮作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略中國,蔡鎦生的研究工作一度中斷。當時,在日偽統治下的北方,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蔡鎦生由于一家老小的拖累,奔赴大后方的心愿難以實現,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被迫停辦后,全家生活更為艱難,有時甚至吃飯都成了問題。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不畏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的威逼利誘,寧愿過著清貧的生活,也不為日偽效勞,一度賦閑在家。后來,他寧愿接受較低薪酬,應北京私立中國大學何其鞏校長的聘請,與張之高教授一起主持該校化學系的工作,保持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氣節。

抗戰勝利后,百廢待興,蔡鎦生在同學和校友的支持下,又開始從事日用化學工業品的研制工作。全國解放后,他更加堅定了這種信念,努力為新中國的振興貢獻他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力量。

三、愛國者的情懷

在燕京大學工作期間,蔡鎦生開始接觸和了解到國外大學的一些辦學情況,他曾兩度留美,但都如期回國。1929年,蔡鎦生赴美國留學,在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攻讀光化學和反應動力學專業研究生。他學習勤奮,刻苦鉆研,廢寢忘食,積極掌握科研技能,以為將來報效國家積攢本領。留學期間,他非常注意在研究工作中采用新的物理實驗技術,不但純熟地掌握了光學與光譜技術、真空技術,而且還練就了一手精湛的玻璃吹制技術,達到了可以吹制真空擴散泵的水平。這也為他回國后創辦玻璃儀器廠奠定了專業基礎。此外,他在“氰基紫外光聚合”和“氣體通過熔融石英的擴散速度”等項研究中,應用這些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193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學位后,蔡鎦生馬上選擇了回國,急于將所學應用于國內的教學科研中來。他回國后繼續留在燕京大學化學系任教,由于其出色的工作,相繼被晉升為講師、教授。他在物理化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不懈拼搏,與本校物理系教授葛庭燧合作,研究了“魚藤酮的紫外吸收光譜”和“魚藤酮的光化學分解”,還開展了有關溶液吸附規律的探索研究。在幾年時間里,他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連續發表了10余篇研究論文,受到了國內外許多學者的關注和好評。

1948年春,蔡鎦生應邀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與卡門教授(M.D.Kamen)合作,共同開發示蹤原子技術在化學研究中的應用,用14C研究了若干氰化物的反應動力學,發表了“氰化物和腈類(N≡)化合物的交換”、“氰化鈉對β-烷基丙酸的作用”等研究論文。他們開創性的研究證明,示蹤原子技術是研究化學反應動力學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一技術至今仍被廣泛采用。蔡鎦生在科學研究中所表現出的淵博學識和高超的實驗技能受到美國學者的推崇。1949年4月,學術訪問即將結束時,美國圣路易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提出聘請蔡鎦生去擔任教授(他的夫人涂碧波正在該校工作),并給予優厚的報酬,提供優越的工作條件。而此時,燕京大學陸志偉校長打來電報,請蔡鎦生回國任教。在這去留的抉擇之際,蔡鎦生毅然決定“回國去培養中國自己的大學生”。在接到電報不到一周的時間內,他歸心似箭,先夫人一年,單身一人立即啟程離美回國。他回憶抵達祖國口岸時的情景時說:“當時我下船,而許多人正在上船”。

四、創建東北人民大學化學系

1949年5月,蔡鎦生從美國歸來回到燕京大學的那一天,化學系的師生以及參軍尚未離開北京的同學們,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在燕京大學校門口歡迎他,并在西校門內的校友橋上合影留念,對他的歸國之舉表示崇高的敬意。蔡鎦生回國后,在燕京大學化學系擔任系主任,黨和政府給予他優厚的待遇和熱情的關懷,居住一套有七室、兩廳、獨院的高級住宅,學校有比較齊全的儀器設備和豐富的圖書資料,他決心將自己畢生的精力,貢獻給祖國的高等教育事業。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教育部決定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各抽調一位知名教授支援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創建理科,分別擔任數學、物理、化學三系的主任。當教育部領導動員蔡鎦生到東北去時,他欣然接受,愉快地表示響應黨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他攜妻帶子離開了生活條件優越的北京來長春赴任。他沒有帶上在北京的全套紅木家具,沒有帶家中的名人字畫和古董,而是帶了一批回國時帶來的微量天平、油擴散泵、光接收器、玻璃儀器和一些貴重的化學藥品,還有一批圖書資料,風塵仆仆地來到長春。到了東北人民大學,他與唐敖慶教授、關實之教授、陶慰孫教授等人通力合作,率領來自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金陵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等校的11名教師和11名應屆大學畢業生,2名實驗技術人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創建了東北人民大學化學系。

建系初期,可謂一窮二白,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實驗室,沒有做實驗所必須的基本儀器、設備及實驗所需的最常用藥品,也沒有基本的圖書資料。為能及時給首屆新生開出無機化學實驗課,蔡鎦生帶領年輕教師們積極想辦法,沒有實驗室,他們就清理出堆雜物的地下室做實驗室;沒有實驗臺,他們就動手制作,因陋就簡,用木板條搭建實驗臺;沒有酒精燈,就以墨水瓶代替;沒有上下水,就用兩個水桶做上下水;缺少實驗器皿,他還親自出面前往長春軍醫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前身)基礎部求援,借來一批常用玻璃儀器,東拼西湊,總算開出了學生的第一門實驗課。

建系之初,蔡鎦生就十分重視教師的培養與隊伍建設,提倡教研相長。他首先從抓教學計劃和基礎課教學梯隊入手,切實制定和落實青年教師的培養規劃,組織學術水平高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對主要基礎課進行開拓性和示范性的教學工作,在實踐中培養了一批基礎課主講教師。在教學工作逐步納入正常軌道的同時,他又不失時機地與幾位中、老年教授分別組成科研學術梯隊,迅速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蔡鎦生與化學系的建設者們都有一個共同心愿,就是要把吉大化學系辦成國內一流水平的化學系。他們為此目標夜以繼日地埋頭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年輕的化學系在不斷前進,年輕教師們在迅速成長。


圖3:70年代,蔡鎦生院士在指導青年教師科研工作

蔡鎦生在吉林大學拼搏奮斗了30多年,把自己的后半生都貢獻給了吉林大學。在這30多年里,蔡鎦生和唐敖慶、關實之、陶慰孫等人團結和帶領化學系廣大教職工懷著對教育和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滋蘭樹慧,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化學專業人才,科研成果卓著,為吉林大學化學學科躋身于中國綜合性大學化學學科的先進行列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在他的努力和創業精神引領下,到上世紀90年代,吉林大學化學學科已經發展成為由化學系、理論化學研究所、合成與催化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系、環境科學系、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光譜與分子結構開放研究實驗室、無機水熱合成開放研究實驗室和特種工程塑料中試基地等部門共同組成的、具有自己特色和相當規模的學科集團。學科先后被批準設立博士后流動站和成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培養本科生6000余人,碩士、博士研究生900多人。1982年—1986年的5年間,由國家教育部主持的“CGP”項目(國家教育部與美國哈佛大學國際著名化學家多林(Doeling)教授聯合組織的中國化學赴美留學研究生項目)選拔考試中,吉大化學學科的學生通過考試入選人數每次都居全國重點高校前列。承擔和完成了一系列國家重點科研任務,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布局,某些學術領域的水平在全國處于重要位置乃至領先地位。這些成就的取得,無不滲透著蔡鎦生先生的心血與汗水。

五、中國光化學與催化動力學的先驅

蔡鎦生是我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學研究的先驅者。對我國實驗物理化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一貫主張高校教師必須既能承擔教學任務,同時又要開展科學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做出貢獻。在吉林大學化學系創立不久,蔡鎦生就組織青年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開展科研攻關,并親自參與和指導,很快研制成功“毛細管高壓汞燈”、“氫光譜燈”、“蓋革計數管”等實驗設備,滿足了化學研究的需要,填補了當時國內的空白。由于出色的科研成就,1957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他的研究集體已具備了相當先進的設備和研究方法,逐漸形成了全國有名的催化動力學研究中心之一,并向國內各單位開放。1963年,在蔡鎦生主持下,建立了催化動力學研究室,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究機構,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甲烷氧化制甲醛”。這是一個既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題目,蔡鎦生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通過理論分析認為,在甲烷氧化成甲醛的過程中,可能有中間產物甲基過氧化氫產生,甲基過氧化氫進一步分解產生甲醛。

在他的指導下,研究室開展了甲基過氧化氫的合成、甲基過氧化氫的光分解和熱分解等全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甲基過氧化氫的合成過程極易發生爆炸,這時蔡鎦生已年過花甲,他卻不顧危險,經常親自參加實驗,終于清楚地認識了甲基過氧化氫的合成、保存和分解的規律。功夫不負有心人,甲烷光催化氧化制甲醛實驗取得重要突破,他們在反應器出口玻璃管壁上發現了聚甲醛白色粉末,實驗獲得成功,在學術上達到了國際水平。為了搞清微觀反應過程和機理,他除了繼續發展示蹤原子技術外,又組織人力建立質譜分析技術、色譜分析技術和閃光光解技術等現代物理實驗方法,其中閃光光解裝置在1964年已經能用來研究微秒級的化學反應過程,填補了國內空白。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他就注意在化學研究中運用不斷出現的近代物理技術,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是他首先將真空技術(1947年)、示蹤原子(1948年)、閃光光譜技術(1964年)等引入國內化學界的。


圖4:蔡鎦生院士工作照

蔡鎦生是中國光化學研究的先驅。他的光化學研究始于上世紀30年代。從70年代開始,他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光與激光催化的研究”。均相光化學是他熟悉的領域,1975年,他同吉林化工研究院合作,采用光化學方法合成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利用這種硅烷可以進一步合成硅橡膠,它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溫和密封特性,是當時我國航天工業中一種急需的材料。在他的指導下,采用紫外光引發自由基的反應路線,通過大量實驗篩選出最佳光源,解決了爆鳴問題。并順利通過了小試、中試鑒定,單體的吸收率和選擇性均超過當時的國際水平,生產出的硅橡膠解決了航天工業的急需,這一研究成果獲得1981年化工部三等獎。

在復相光催化的研究領域,蔡鎦生指導研究生進行了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得到了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的結果:“分解水的過程除了電子激發作用的貢獻之外,水分子的振動激發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摻雜稀土元素的光催化劑中,那些能使水分子獲得振動激發的催化劑,光解水的效率最高”。1974年,他積極指導開展紅外振動激光化學的研究,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建立了一套輸出功率為100W的二氧化碳激光器,通過對乙烯氧化的研究,得到的結論是:“由于分子間和分子內的快速能量傳遞,使振動激發態反應的選擇性受到限制,即紅外激光引發的反應與熱反應的產物沒有原則區別,除非用極快速的脈沖激光,反應的選擇性有可能提高”。由于在光與激光催化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結論,在項目結束時順利地通過了專家評議,受到了同行的好評。

圖5:1981年,應蔡鎦生院士邀請,英國皇家研究院G.Porter教授(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來吉林大學訪問

在長期從事催化動力學和光化學研究工作中,蔡鎦生深知分子定態、分子有序的戰略意義。他在晚年以極大的注意力捕獲國際學術動態,在我國較早地開展了L-B膜的研究。70年代末,他指導博士研究生開拓了這一研究方向,為他的研究集體奠定了學術思想基礎。他去世后,他的研究集體在低維導體膜的設計制備和結構表征、在L-B膜的層間化學反應研究方面、分子的取向與排列的研究以及特殊磷脂膜體系的特性研究、研制氣體傳感器原型器件、用L-B方法有序組裝均分散半導體納米微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在蔡鎦生研究思想的指導下,在這方面做出貢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獲得了中國化學會1988年全國青年化學獎。

六、一心向黨,初心不改

蔡鎦生作為一名從舊社會走來的知識分子,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來。是什么精神支撐他這樣忘我的工作和奉獻呢?這源于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他把能夠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作為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負。對于從舊制度走來的知識分子,經歷了新舊社會制度的對比,蔡鎦生對黨的感情格外深厚。他心中有黨,相信黨,組織觀念很強。入黨前他經常向黨組織請示匯報,征求組織意見,每次出差或參加全國性會議回來,都主動向黨組織匯報。許多同志敬佩地說:“蔡老師的組織觀念比黨員還強”。

但是他一直認為自己距黨的要求還有距離,加入黨組織就要對得起黨員這一光榮的稱號。所以,他把對黨的追求都默默地化在了日常的教學科研事業之中。

蔡鎦生以他一生的實際行動,一步一步地走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行列。他從熱愛祖國逐步發展到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他的后半生一直在默默地按照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認為自己是來自舊社會的知識分子,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改造。文革中,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將入黨的愿望深深埋藏在心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大地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他的心情激動不已。他認為:“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經歷了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幾個不同的社會制度,我深深體會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雖然黨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尤其是在十年動亂中犯了這樣那樣的錯誤,但中國共產黨就是在與各種錯誤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中發展壯大的。我們黨能及時發現錯誤,修正錯誤,正體現了黨的光明磊落,所以我更加熱愛黨、更加相信黨。”

他終于在1981年12月鄭重地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經上級黨組織批準,他在1982年5月4日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圖6:1981年12月30日討論蔡鎦生同志入黨支部大會

那是1981年12月30日的上午,是蔡鎦生一生最難忘的時刻,吉林大學理化樓會議室里,化學系催化動力學研究室黨支部召開支部大會。上午8時,討論蔡鎦生的入黨問題的會議正式開始,會場座無虛席,出席會議的除全體黨員外,還有系領導和系里相關工作人員、各教研室的有關老師。蔡鎦生在夫人涂碧波的陪同下,早早來到會場。他心情非常激動,當他宣讀入黨志愿書時,激動得幾次流淚。他在入黨志愿書里寫道:“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經歷了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幾個不同的歷史朝代和不同的社會制度,我深深體會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是他發自肺腑之言。黨支部書記介紹了蔡鎦生申請入黨過程及支部考察情況后,與會同志踴躍發言,當介紹人在介紹蔡鎦生的感人事跡時都失聲哭了起來,與會同志也都被感動得落淚。同志們對蔡老師都贊不絕口。在討論他入黨的會議上,大家發言接連不斷,會議從早8點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與會同志們都異口同聲地評價說:“蔡老師的事跡感人,堪稱楷模。”

蔡鎦生入黨時,已是80歲高齡,體現了他一心向黨的初心與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堅定政治信念。

七、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

蔡鎦生院士一生勤奮,治學嚴謹。他做事言既出、行必果,對待工作細致認真程度足以讓人欽佩。生活上十分儉樸,公私分明,他對自己及妻子兒女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向組織提出個人家庭生活上的要求,如住房、用車等等,即使是組織上想安排,都會被他婉言謝絕。

他家原來住在學校后身的一所小樓里,“文化大革命”期間,小樓里又被安排了幾家住戶,分占了他的空間。他家里人口較多,住起來一下子顯得比較擁擠,但他卻沒有抱怨。粉碎“四人幫”后,學校領導準備解決這一問題,當組織找他時,他說,我家住得已經很好了,婉言謝絕了學校的安排。后來,學校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去他家辦事,發現蔡老師家地板上都住人,使這位同志非常感動,他心想,這是蔡老師不想給學校添麻煩啊。在蔡鎦生生命最后的幾年里,他還經常來系里上班,組織上考慮到他年邁體弱,想給他派輛車,但他也不坐,一次在同志們的再三勸說下,才坐車回家,下車后非要付車費不可。

蔡鎦生一生公私分明。后勤工人到他的住宅進行維修,哪怕是換一股電線或一個插座,他總是一再叮囑不要忘了在他的工資中扣除。有一年夏天,連續幾天陰雨綿綿,他家門前的小路泥濘,行走困難,家人就從馬路對面的學生宿舍建筑工地拿來幾塊紅磚鋪在小道上。他回來看到以后,臉色一沉,嚴肅地說:“真糟糕,怎么能隨便拿公家的東西呢!得把錢交給工地負責人”。但又不知交給誰,幾天后,他以輕松的口氣對家人說:“我今天上街乘公共汽車,買了一摞本票,下車后我全撕掉了,這樣就把錢還給公家了!”說完他如釋重負,臉上露出了寬慰的笑容。1983年他病重住院,病房室溫較低,當他確知醫院可以收電費時才同意使用從家中拿來的電褥子。

蔡鎦生使用單位的用品十分節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經濟困難時期,紙張供應緊張,他就將舊臺歷翻過來,做成卡片,摘錄文獻資料。一支小小的圓珠筆壞了,都要修好了再用,還常常將圓珠筆芯用紙卷起來當筆用。

他與朋友、同行常有書信來往,他就讓秘書用他的工資購買郵票、信封和信紙。秘書對他說:“您寫這些信都是為公事,直接讓學校收發室郵寄就行了,何必自己花錢?”他回答道:“信件是我個人簽名,理應自己花錢。如果辦私事,信要回家去寫,不能占用辦公時間,更不必說用公家的郵票了,你以后也應這樣做”。一張郵票當時才面值八分錢,但這反映出蔡鎦生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崇高品格。

蔡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節儉程度讓人感到有點“摳門兒”,但在幫助他人方面卻顯得“十分大度”。他幫助青年教師和學生從不吝惜,多年來資助生活困難的師生費用達數千元;為了幫助青年師生學習提高,他自己花錢一次就買來了十多本外文版科學專著分送給大家;為了解決研究工作的需要,他曾經不止一次地用自己的錢托在外國的朋友購買國內沒有的化學藥品。

當聽到同志生活有困難或生病時,他都盡量去看望,并給一些經濟上的幫助。化學系受他幫助過的同志有很多,當時有位實驗員家庭很困難,母親患癌癥住院時,他曾兩次去看望,不僅帶去食品和水果,還資助他一百元錢,使這名實驗員及其家屬很受感動。有些老師晚上去實驗室做實驗加班,他還時常打電話了解情況,以示關心,有時還送些食品給大家吃。

蔡鎦生對工人也很關心,和他家同在一個院里住的是幾戶工人家庭,他考慮到工人的工資收入低,家庭人口又多,生活困難,多年來一直堅持全院各家水費、電費都由他一家承擔。后勤部門的工人師傅每到他家干活時,他和家里人都熱情招待,遞煙,倒茶,有時還拿水果給他們吃。工人師傅很受感動,逢人就講蔡老師的為人,贊譽之辭溢于言表。

圖7:晚年時期的蔡鎦生院士

蔡鎦生院士一生淡泊名利,很少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1960年代以來,蔡鎦生指導和直接參與的研究工作很多,依據他的科研能力及學術地位,能夠不斷地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在發表論文時,他卻堅持不署自己的名字。他說:“我年齡大了,參加的實驗工作不多,發表文章應真實地、充分地反映你們青年人自己的工作和水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們迅速成長起來”。自1960年以后,在他的研究集體所發表的近百篇論文中,都沒有他的名字,他這種甘當人梯的精神,成為人們崇敬的無名英雄。

1980年,華僑大學多次來信并派一名副校長來請他做華僑大學校長,并給予高薪,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他經常向組織談:“我年齡大了,身體不好,精力也差了,我想與國外多聯系一下,叫國外的華僑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多做些工作”。他主動與國外一些科學家聯系,安排教師出國進修,以及索取資料,化學試劑,聯系講學等,為化學系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晚年的蔡鎦生,當他病重住進醫院的時候,在昏迷中仍然叨念著:光化學、太陽能……而頭腦一清醒,就立即要看文獻。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還在病床前,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幾位青年學者討論一項科研課題,他仔細記錄,認真發表意見。

這就是蔡鎦生教授,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教育和科學事業,也把自己赤誠、正直、善良的愛心獻給了同事和晚輩后學們!他一生的言行自覺不自覺地都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講黨性,報黨恩,重奉獻,輕索取,公而忘私,鞠躬盡瘁,他的高尚品質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他以自己的光明磊落為共產黨員豎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神池县| 宁远县| 随州市| 林口县| 南木林县| 鄱阳县| 贵州省| 崇仁县| 长治市| 荃湾区| 平舆县| 迁西县| 焉耆| 雷波县| 临湘市| 玉屏| 吉水县| 阜康市| 西峡县| 金秀| 天门市| 曲水县| 灯塔市| 民勤县| 博湖县| 绩溪县| 辉县市| 平顶山市| 卢氏县| 广东省| 乐昌市| 萍乡市| 红原县| 昭通市| 永寿县| 白玉县| 通渭县| 大安市| 依兰县|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