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不負熱愛 少年熱血綿長
四十五年前的初秋,國務院正式宣布恢復高考。時光似彈指一揮間,一批又一批學子因高考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我對上大學的記憶很深,入學那天是1978年9月25日,正好是我十六歲生日......”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績,楊大俊考入了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成為恢復高考后全國統考錄取的首批大學生,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讓他倍加珍惜,充滿了干勁。
在校期間,他通過英文選拔考試從全年級400人里脫穎而出,進入當時中山醫科大學首開的“全英班”學習。彼時,中國的醫學發展亟需培養大批具有國際眼光兼具溝通能力的現代醫學人才,“全英班”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首批遴選了30人。
早在學生時代,楊大俊就顯現出了創業天賦。他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創辦了兩本全國性的雜志——《中國醫學生》和《家庭醫生》,擔任首席記者兼編輯。那一年,楊大俊十八歲。提及那段難忘的經歷,楊大俊滿懷自豪:“當時雜志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寫的,每一期頭條都是我的心血之作?!庇写?,楊大俊采訪衛生部官員,交談中對方的兩句話深深烙印在他心里,影響了他后來的人生道路,“一是做事一定要有真本事;二是盡量從事實業”。
《中國醫學生》是八十年代初唯一面向廣大醫學生的雜志,最高發行量達到五萬多份,也就是說當時每三名醫學專業大學生中就有一位是他們的讀者。而《家庭醫生》雜志的影響力更是深入街坊市井,即便到現在依然是一本具有影響力的醫學科普類期刊,九十年代最高發行量達到每期300萬份,還連續兩次榮獲中國期刊最高獎——“國家期刊獎”。
盡管這兩本雜志辦得很成功,但楊大俊深刻地意識到,“想要真正走得遠,還是要通過做科研掌握真正的技術,辦實業?!睘榱俗分鹇裨谛睦锏膭摌I夢,拿到醫學碩士學位后,他選擇赴美深造。這一走,便是二十年。
由“生”到“盛” 砥礪前行再出發
1987年,楊大俊進入密歇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方向是腫瘤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與癌基因,并于1992年獲得遺傳學博士學位。在這期間,楊大俊逐步展現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才華,他在校成功建立了第一個由化合物誘導的人類惡性轉化細胞株,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國科學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研究論文。
1993年,楊大俊獲得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的“特別優秀研究項目”(SPORE)的資助,到美國喬治敦大學從事乳腺癌的博士后研究。1995年,他受聘加入喬治敦大學Lombardi綜合癌癥中心,擔任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副教授、腫瘤學副教授和高級研究員?!?0年前,美國便開始強調轉化研究,我們也正好趕上了?!比温毱陂g,他開展了大量的轉化研究,不僅通過重大基礎研究發表或共同發表論文及摘要100多篇,獲得十多項國際、國內專利,也掌握了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發的核心技術。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彼時的楊大俊并不滿足于現狀?;谝粋€全新機理的發現,楊大俊于2003年成立了Ascenta Therapeutics(亞生醫藥)公司,聚焦新靶點抗癌藥物研發,他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拉開序幕。
亞盛醫藥三位創始人(從左到右):楊大俊博士、王少萌博士、郭明博士
2005年,楊大俊從密歇根大學辭職開始全職創業,并與志同道合的兩位創始人王少萌教授和郭明教授在上海張江成立了美國亞生(上海)研發中心。憑借前沿的細胞凋亡機理開發抗腫瘤新藥,亞生醫藥先后獲得了近一億美元的融資,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然而一場始料未及的全球金融危機改變了這一切,亞生醫藥在美國的上市計劃因此擱淺。2009年,投資人決定停止IPO計劃,賣掉公司管線中的產品,并關閉上海研發中心。然而五年時間,三位創始人為上海研發中心傾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并不想輕言放棄。于是,他們說服公司,自掏腰包把這個攤子盤了下來。也正是因為這次轉折,由“生”到“盛”,才有了今天的亞盛。
十年磨一劍 以終為始堅守創新
亞盛,英文Ascentage,既是對亞生(Ascenta)團隊的繼承,也寓意著將傳承在細胞凋亡領域的研發工作。如今,亞盛擁有自主構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藥物設計平臺,處于細胞凋亡通路新藥研發的全球最前沿,手握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歐盟批準的16項孤兒藥資格,讓它在國內藥企中穩居首位,實現了以中國為基地的全球化創新。做出臨床急需的藥、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是亞盛堅持做創新藥的初衷。2018年7月5日,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我不是藥神》讓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被大眾所熟知,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影片中救命藥“格列寧”的原型——格列衛對治療這類疾病有顯著效果,讓這類患者五年存活率從30%躍至90%。但是,一代、二代格列衛很快暴露出新的問題——獲得性耐藥,20%-30%的患者會出現疾病進展或耐藥。
2021年12月,亞盛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奧雷巴替尼,也就是一款商品名為耐立克的新藥正式上市。該藥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針對T315I突變耐藥CML治療的藥物,簡單來說它就是“三代格列衛”,破解了耐藥的難題,打破了國內臨床空白。
耐立克的臨床之路可以用一個詞來總結——速度。2015年中國創新藥元年開啟,國家藥監局審核審評速度開始加快與國際接軌,也預示著中國本土藥企國際化進程正式啟幕。從第一個病人入組Ⅰ期研究到第一次遞交新藥上市申請,亞盛只用了不到四年。在這期間,耐立克相繼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授予的優先審評、突破性治療等加快審評的資格。“我們真正地做到了填補中國在攜T315I耐藥慢粒白血病患者治療上的空白?!边@樣的結果給了楊大俊極大的鼓舞。
時代給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機會,耐立克的上市對亞盛而言,如同從0邁向1的“成年禮”,有產品上市標志著公司從純粹的研發型企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一開始就定位做全球創新,當時也沒人敢做。在十年前,這是最難走的一條路,也有質疑聲,但我們仍然堅持到了今天?!睏畲罂≌f。
步履鏗鏘碩果累累 勇于擔當向未來
2019年10月28日,亞盛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是亞盛發展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亦是回饋堅守十年創新路最好的禮物。
回首來時路,亞盛的發展也并非一片坦途。2010年,國內生物制藥剛剛興起,創新藥的投資環境尚未成熟,敢做創新藥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但隨著研發投入,公司的資金很快消耗殆盡?!按_實那個時候很困難,有幾個月甚至是只能發半薪的?!睏畲罂≡貞浾f,“先是我自己的工資發不出來,后來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鞭D機出現在2010年,亞盛獲得三生制藥300萬美元的天使輪投資,正是這筆投資幫助擁有過硬技術和豐富經驗的團隊逐漸走出困境?!?015年底,我們公司的一次融資,領投的就是園區的‘元禾原點基金’,它是政府基金、市場管理性質的合伙人,我們公司當時恰恰最需要這樣的合伙人,于是一拍即合,亞盛就來到了蘇州工業園區......”
得到資本青睞的亞盛乘勝追擊,加速布局,2016年,亞盛正式落戶蘇州工業園區。這是亞盛迎來的又一次轉機,也是其隨后跨越式發展的新起點。在楊大俊看來,蘇州工業園區獨特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優勢、體系化可持續的產業與人才扶持政策、主動作為的人才服務意識,是他們選擇落戶的關鍵因素?!笆聦嵶C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
有人說,蘇州工業園區就像是中國創新藥產業鏈的心臟。2021年7月14日,亞盛與信達生物宣布達成2.45億美元戰略合作,合作內容之一是雙方將在中國聯合開發及商業化奧雷巴替尼。這一次,不是中國藥企牽手跨國大藥廠,也不是創新藥企依附傳統大藥企,而是兩家成長中的蘇州工業園區本土創新藥企緊緊擁抱,開啟國內創新藥企間全新深層次合作模式的探索,這將在創新藥產業鏈的資源配置上釋放更多能量。
同年12月,亞盛位于蘇州工業園區新慶路的全球總部、研發中心正式啟用,總占地面積95畝,主要用于總部運營管理、創新藥研發與配套保障,未來,還將按照國際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范標準建立全球生產基地,為后續挺進全球醫藥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是亞盛在蘇州工業園區全面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公司從蘇州走向世界的新起點。
堅持就有收獲,使得亞盛在孤兒藥競技中成為全球制藥企業的“一枝獨秀”,如今的累累碩果,這或是對亞盛當初的決定和努力最實在的回報。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