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如何培養?高校是這類人才培養的主戰場,但僅依靠高校的力量還不夠。”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學是培養基礎科學研究人才的主陣地,需要在培養中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但相關培養不應只在大學階段受到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人才的培養不能急功近利,基礎研究的興趣要從娃娃抓起,需要家庭、大中小學、科研院所、媒體等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要在全社會營造氛圍。”
包信和代表認為,對家庭而言,家長不應將高考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要重視孩子對科研探究的興趣和愛好,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激發和引導,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對大中小學而言,可以彼此通力合作,通過“科學家進校園”“校園開放日”等活動,多角度面向青少年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了解科學、了解科研、接觸身邊的科學家,用鮮活的榜樣去傳遞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在學生們心中鑄就科研報國初心;對科研院所而言,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及資源優勢,組織院士、科學家等對公眾進行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對于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全社會的科學素養;對媒體而言,要考慮受眾的需求和特質,轉換話語體系,用青年人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科普傳播,用青年人能夠接觸到的活生生的榜樣,去引導他們見賢思齊,讓更多人受到觸動,直達內心。
作為中學生英才計劃化學學科工作委員會主任,包信和長期關注“英才計劃”對中學生的培養,他介紹,“英才計劃”帶領中學生體驗科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幫他們樹立遠大的科學志向,通過十年來的選拔和培養發現了一批“好苗子”,為發掘的優秀基礎研究人才提供了深造的機會,吸引鼓勵他們進入更高層次階段學習。他希望“英才計劃”“興趣驅動、就近原則、選好苗子、鑄優品格”。希望在未來,有更多具備恒心、專注、愿意為科研付出的青年學子加入“英才計劃”,為推動中國科技發展發出自己的光芒。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