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獎評選工作于2023年1月10日啟動。根據《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獎條例》,經專業委員會委員提名、評獎委員會評議并經無記名投票選舉、中國化學會審議,產生獲獎名單如下:
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成就獎獲獎者(1名):
吳毓林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青年創新獎獲獎者(2名):
王歡 教授(南京大學)
鄒鵬 研究員(北京大學)
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獎由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設立,獎金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捐贈資助,用于獎勵在化學和生命科學前沿交叉相關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
獲獎者介紹
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成就獎獲得者:
吳毓林,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毓林先生是我國從事天然產物合成、生物活性和生物化學交叉研究的先行者。吳先生由有機合成和有機分析等基礎研究出發,探索小分子在生命過程中的活性基礎和可能機理,涉及從甾體、萜類到花生四烯酸環和脂氧化酶代謝產物的研究,以及青蒿素、茼蒿素和以糖為原料的手性合成。在早期艱苦的實驗條件下,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性工作。曾發表研究論文近200篇,綜述23篇;專著 2 本(現代有機合成化學,天然產物合成化學―科學和藝術的探索), 主編專著3本和專著章節22篇;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 (1979),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88),中國科學院一等獎 (1987) 、二等獎 (1985)、二等獎 (2001),上海化學化工學會第一屆莊長恭獎 (1995)等多項獎勵。吳毓林先生對我國生命化學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他曾任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二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學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主任和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籌建主任等學術職務。在世紀交替之際,針對有機化學如何與生命科學進行交叉研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推動了我國生命化學研究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青年創新獎獲得者:
王歡,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化學學士學位,2010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獲博士學位,后于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至今任職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聚焦環肽化學生物學科學主題,以天然環肽的生物合成為切入點,在多肽大環化的酶學工具發掘和化學方法創新方面開展工作,推動環肽在化學生物學和藥物化學研究中的應用。2019年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支持。
鄒鵬,北京大學研究員、博雅青年學者、博士生導師。2007年在北京大學獲化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雙學位,201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13至2015年在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任職于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以神經化學生物學為研究主題,發展具有時空分辨能力的化學探針工具,解析神經細胞信號傳導及調控機制,在神經活動熒光成像和空間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2016年入選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目前擔任Bioconjugate Chemistry編輯,《大學化學》副主編,Biochemistry編委。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