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成:為祖國耕耘自由基
(作者|張志輝 劉培)
求學路顛沛流離,苦讀書立志報國
劉有成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舒城縣城沖鄉一個書香之家。由于家境清貧,劉有成靠獎學金入讀廬州中學。1937年7月,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12月13日南京淪陷,合肥告急,廬州中學隨即宣告解散。
在武漢,學校讓劉有成等高三學生就地畢業,之后學校繼續西遷,到達湖南湘西后并入國立八中。畢業后的劉有成搭乘內遷的船只奔赴重慶,于1938年9月順利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農業化學。
抗戰時期,內遷至重慶的中央大學為了減輕貧困學生負擔,設有公費、獎學金、貸金等救濟學生的制度。當時的劉有成只能靠政府發放的貸金勉強度日,生活十分艱苦。直到1940年他獲得了穆藕初獎學金,才總算解決了生活問題,能安心學業,并取得了優異成績。
在中央大學,劉有成遇到了引導其入門化學的兩位老師——倪則塤和高濟宇。他們都是留美歸國的教授,講課十分精彩,激發了劉有成對化學的濃厚興趣。從此,劉有成立下了學習有機化學的志向。
赴英美學海泛舟,從名師得其真傳
1944年,劉有成考取英國文化委員會研究生獎學金。次年8月,他懷抱科學救國之夢,從重慶珊瑚壩機場乘機飛赴印度加爾各答,再轉往孟買搭乘英國運兵船前往英格蘭。歷經約一個月的海上之旅,劉有成抵達英國,不久之后進入利茲大學學習。
在利茲大學,劉有成師從有機化學系教授F. Challenger(1887~1983)學習生物化學。Challenger教授是英國著名的生物甲基化專家,他指導劉有成進行微生物化學方面的研 究。在畢業前夕,劉有成決定到美國繼續深造,以期積累經驗,開闊眼界。1948年12月,劉有成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后飛躍大西洋,開始了留美深造的旅程。
劉有成在美國西北大學的導師Byron Riegel(1906~1975)是美國著名的有機化學教授,曾擔任過美國化學學會主席。在導師指導下,劉有成開展了兩項研究工作,一是研究雌激素(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ogen)之間的結構轉化關系。1951年,劉有成發表論文,介紹了用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17-α-乙炔基睪丸素-20,21-14C的方法,被收入國外出版的同位素標記化合物制備專著。另一項工作是在膽固醇B環中引入14C。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沒有做出理想的結果,成為劉有成心中一個永遠的遺憾。他曾說:“如果有誰做出來了,我就要向他請教,為后面積累一些經驗。”這種在科研上鍥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劉有成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由基化學是20世紀50年代新興的學科。為了學習和研究自由基,1951年10月,劉有成到芝加哥大學師從國際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之一M.S.Kharasch(1895~1957)教授作研究。在Kharasch教授指導下,劉有成開展了格式試劑與二氯化鈷(CoCl2)的反應、過氧化物分解的反應,以及氣相溴化的反應和光反應等自由基化學的基礎研究工作。他發表的有關自由基重排反應的論文是國際上關于該問題的首次報道。
在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期間,劉有成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思想活躍。他積極參加了美國化學會、瑞士化學會、英國化學會和全美科學促進會等學術組織,并參加各種學術活動,交流研究成果,了解自由基化學的前沿信息。經過在英美十年的留學和深造,劉有成充分學習和研究了自由基化學領域各方面的學術理論,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成長為一位杰出的青年有機化學家。
念祖國歸心似箭,大西北建功立業
身在異國,心在故鄉。劉有成到美國后不久便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欣喜萬分,立即想著回國,但因有約在先,他只好耐心把在西北大學的研究工作做完。1951年,他著手辦理回國手續,預訂了10月份的船票,計劃從舊金山乘輪船回國??墒蔷驮诩磳㈦x開的前幾天,劉有成突然接到美國移民局的一封信,命令他不得擅自離開美國,并注明如果企圖離開,將罰5000美元并判刑。此事對劉有成打擊重大,“經過這件事以后,我的意志卻更加地堅定了,不管怎樣,我一定要爭取回到祖國的懷抱。”劉有成回憶說。經多次與移民局交涉無果,劉有成不得不留下來繼續進行研究工作。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后,美國政府同意分批放中國留美人員回國。劉有成得到消息后,立即辭掉工作,訂了回國船票。11月28日,他搭乘“威爾遜總統號”從舊金山起程回國。經過20多天的海上航行,于12月20日晚上到達香港。劉有成等人從九龍上岸后,連夜搭火車趕到深圳,第二天早晨乘火車到廣州。離家十年的游子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
1955年1月,劉有成在北京向高等教育部報到。高等教育部的李云揚司長希望劉有成到蘭州大學(以下簡稱蘭大)工作,劉有成坦然接受了建議。“我們那時回國的人,回來的目的就是要回到中國來。到哪工作,我服從分配。祖國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劉有成堅定地說。他說服在南京工作的愛人,帶著兒子和岳母,一家老少四口從南京搭乘開往蘭州的火車,加入到建設大西北的行列。
上世紀50年代,蘭州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很艱苦。劉有成回憶道:“我們剛去蘭州的時候,城市建設比較落后,連自來水都沒有,都是從黃河打上來的水,需要放進水缸里打明礬澄清后才能喝。當時公共汽車也比較少,出門有時候得乘馬拉車。”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劉有成白手起家,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自由基化學研究小組。1956年劉有成被評為教授。
為了配合蘭州化工廠和蘭州煉油廠的石油科研需求,劉有成開展了石油化學專門化教育,招收學生,培養急需人才。他還登臺授課,為第一班學生講授有機物化學結構理論和石油化學課程。
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化學系主任左宗杞被劃為“右派”,劉有成擔任系主任,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然而,在接下來的“大躍進”“插紅旗拔白旗”運動中,劉有成與廣大科技工作者一樣,經受了巨大的“折騰”。
由于“反右”和“大躍進”等政治運動打亂了正常的科研工作秩序,挫傷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黨中央于1962年召開了“廣州會議”,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劉有成應邀參加會議,聆聽了周恩來總理所作的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講話。他回憶說:“周總理的講話很有深度,令人感到親切,受到鼓舞,是我一生中聽過的關于知識分子問題最感動人的一次講話,覺得非常有意義,使我終生受益。”“廣州會議”極大地調動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但好景不長,1966年爆發的“文革”對科技和教育界造成了巨大沖擊,劉有成也遭受打擊,歷盡磨難。但是,他矢志不改報國愿,始終堅定跟黨走。
在科學的春天里,劉有成恢復工作。他迅速重整旗鼓,全力開展科研和教學工作,在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反應、輔酶NADH模型還原反應機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相繼榮獲甘肅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98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2年)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7年、1995年)等獎項。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部門的各種會議,參與了大量的學術咨詢和服務工作,為國家的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事業出謀劃策,作出了應有貢獻。
為了與國內外同行建立學術交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劉有成積極參加了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在了解最新學術動態的同時,向學界同行積極介紹蘭大有機化學的科研成果,擴大影響。1985年,劉有成與加拿大皇后大學化學系尹國聲(Jeffrey K.S.Wan)教授合作,在蘭大成功舉辦了“國際自由基化學研討會”,為發展自由基化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開了局面。這次會議也成為中國自由基化學發展的新起點。
蘭大的有機化學學科擁有天然有機、物理有機、有機分析和有機合成四個研究方向,分別由朱子清、劉有成、陳耀祖和黃文魁教授帶領各自的科研團隊,齊頭并進地發展。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1983年蘭大有機化學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在當時全國高校中,有機化學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只有蘭大、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所學校。坐落在大西北的蘭大有機化學能入圍首批國家重點學科,決非易事。1985年國家計委決定在高校和研究所建立首批若干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正是有了前期的積累,蘭大的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為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被列入其中。劉有成擔任實驗室首任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歸故里老驥伏櫪,帶團隊再譜新篇
1994年孟春,74歲的劉有成告別工作39年的蘭大,葉落歸根,回到中學讀書之地合肥,加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雖已至古稀之年,他并不是想著到中科大養老,而是開創了一番嶄新的事業。
那時中科大的有機化學方向只有一個教研室,課程很少,沒有專業學生,科研十分薄弱。劉有成來到中科大,著手補起有機化學這塊短板。
他除了繼續加強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迅速建立起學術團隊,開展科學研究,由此帶動了中科大有機化學的快速發展:1998年有機化學獲得了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與原有的無機化學和化學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相配合,中科大的化學擁有了三個國家重點學科而成為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大大提升了在全國高校中的地位。
作為化學教育家,劉有成從蘭大到中科大,登臺執教半個世紀,培養了50多位碩、博士研究生。他們中已有多位成長為國內外有機化學界的杰出學者,可謂桃李滿天下。
2008年仲秋,在中科大建校五十周年慶典之際,劉有成拿出30萬積蓄捐獻給學校,設立“劉有成獎學金”,獎勵給貧困學生,讓他們安心讀書。他說:“我出生于清貧的書香世家,沒錢念書,只有靠獎學金才能完成學業,并且出國深造,這些難得的機遇是我料想不到的。在長達五十多年的工作時間里,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這一真諦。”
誠如劉有成所言:“我走過的路是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榮辱與共的。”90多年的歲月,一路走過來,他所經歷的曲折跌宕、酸甜苦辣,非親身經歷者是難以體驗的?;仡檮⒂谐山洑v豐富的一生,不僅可以看出他為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可以發現他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科學精神,堪為典范,是中國科學界的寶貴財富。
1995年劉有成(前排左二)在中科大接待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Marcus教授。
1985年劉有成在“國際自由基化學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
上世紀90年代劉有成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從事研究工作。
1945年劉有成(中排右二)與同船赴英的同學合影。
精彩語錄
我走過的路是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榮辱與共的。
我們那時回國的人,回來的目的就是要回到中國來。到哪工作,我服從分配。祖國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在長達五十多年的工作時間里,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這一真諦。 ——劉有
延伸閱讀——青年劉有成歸國感想
1955年1月,劉有成回國后到高等教育部報到,按要求填寫了《回國留學生工作分配登記表》。下文是該表中的三個問題,劉有成逐一作答。這些珍貴史料展示出一位海外學子的歸國歷程、對新中國的認識,以及參加祖國建設的美好愿望。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榮辱滄桑,劉有成初衷未改,執著追求,終于實現了科學報國的承諾和夢想。令人讀后不禁為之感慨,肅然起敬。
問:回國經過情形?
1951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結束時,即準備回國,當時曾將各項手續辦妥,預備搭輪于10月14日離開舊金山,但在10月初接到美國移民歸化局通知,不許離境。不得已退回船票,轉往芝加哥大學工作,以后曾不斷向美國移民局交涉,爭取回國,但均遭到拒絕。
同時期曾設法由其他國家和地區(如英國、加拿大和香港等地)繞道,但因為護照簽證困難,也沒有能實現愿望。
1954年日內瓦會議召開后,我國代表提出美國無理扣押中國留學生的事實,引起國際注意,美國開始考慮釋放中國留學生,遂更加緊向美國移民局交涉,并請律師直接向華盛頓寫信,終于8月25日得到離境許可通知,隨即將香港簽證辦妥(費時六星期),于11月29日搭輪由舊金山出發,經檀香山、日本等地回國。
問:在國外對新中國的認識及回國動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統一獨立的新中國出現了,中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艱苦斗爭,終于摧毀了賣國集團的統治,把中國從帝國主義勢力操縱下的半殖民地狀態中拯救出來,同時消滅了舊社會里的封建制度和官僚資本主義,從此中國人民成為自己國家的主人。當時在國外感到莫大興奮,雖然美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報紙大部分對于新中國內各項措施和運動作了很多歪曲事實的報道,但那種欺騙性的宣傳是很容易被看穿的。
朝鮮戰爭發生后,美帝國主義對于新中國的侵略野心徹底暴露出來,當時全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支持抗美援朝的運動,把侵略者的武裝力量擊退,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提高,由此更增強了對新中國人民決心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我們的政府在外交方面與一些民主國家和中立國家簽訂的協議或發表的宣言,充分表達了我們愛護和平的意志。中國人民的目標在建立自己的祖國,使之成為一個繁榮、幸福的民主國家。
在前面回國經歷中已經提出,本人決定于1951年回國,但是遭到美國政府無理的阻撓。我回國的動機是想參加祖國的建設工作,為全體人民服務,在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早日實現的計劃中貢獻我所有的力量。
問:你在回國后有何感想?
進入國門那一天起,便深切體會到新中國和以前不同了,海關、車站和火車上的服務人員的態度都很認真而和善,充分表現了新中國人民的自尊心。途中所經過的地方,社會秩序都很好,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較前提高。證明祖國在解放后的短短五年里,對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改善,在國外以美帝為首的侵略集團仍然企圖對我們進行戰爭的威脅的時候,除加緊國防準備以外,同時進行大規模的文化、教育、交通、衛生各方面的建設,并推動第一個五年計劃,表示我們的國家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方針——走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
我們回國后,受到政府的熱烈歡迎和接待,政府對于我們的問題表示親切的關懷,并且照顧得十分周到,實在深受感動。今后到達工作崗位時,我一定要做好我的工作和學習。
人物簡介:
劉有成,1920年出生于安徽舒城,2016年逝世于合肥,有機化學家,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1942年畢業于中央大學,1945年考取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赴英國留學,1948年獲利茲大學博士學位后赴美國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深造。1954年底回國,1955年被分配到蘭州大學工作,歷任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系名譽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1987年主持建設了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并任首屆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2008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3年榮獲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終身成就獎。
1月31日的合肥,大雪紛飛,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官微 化學加 2016-1-31同時發出
投稿合作郵箱:cs@huaxuejia.cn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