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eme WebCheminar 2023 #18
新型配體/催化劑用于有機不對稱合成
Novel Ligands/Catalysts in Asymmetric Organic Synthesis
presented by SYNLETT
配體/催化劑在現(xiàn)代合成化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化學家們能夠開發(fā)出許多新的轉(zhuǎn)化產(chǎn)物,并對化學選擇性、區(qū)域選擇性、立體選擇性和/或?qū)τ丑w選擇性進行出色的控制。近幾十年來,大量新型配體/催化劑被開發(fā)出來,極大地豐富了化學家的手性有機合成工具箱,實現(xiàn)了大量具有挑戰(zhàn)性的化學轉(zhuǎn)化。
本次研討會由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志鵬教授主持,演講嘉賓將分享他們在該領域的最新進展。
講座主持
張志鵬 教授
華東理工大學
張志鵬教授于2004年在山東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0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丁奎嶺院士;先后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2011-2014,合作導師:Benjamin List教授)、美國Scripps研究所(2014-2016,合作導師:余金權(quán)教授)和諾華研究基金會基因組學研究所(2016-2017)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過渡金屬催化、有機小分子催化和碳氫鍵活化等。2017年11月加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任課題組長。入選2018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獲得2020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張志鵬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催化,目前課題組主要致力于設計發(fā)展新型手性配體和有機小分子催化劑。
講座嘉賓及主題
#1
用于多種不對稱催化反應的手性吡啶單元
A Chiral Pyridine Unit for Diverse Asymmetric Catalysis
李鵬飛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有機化學中心
李鵬飛教授,2004年碩士畢業(yè)于南開大學,2010年博士畢業(yè)于德國海德堡大學,同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諾華-MIT連續(xù)藥物生產(chǎn)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底加入西安交通大學,現(xiàn)任前沿院副院長,兼有機化學中心代理主任。
帶領建設的生物活性分子研究團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精準催化和藥物合成。近年代表成果有:1)發(fā)明了將廉價芳環(huán)化合物高效轉(zhuǎn)化為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的新反應和催化劑;2)完成有望用于根治艾滋病天然藥物的首次全合成。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及陜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至今在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參編英文專著兩部。曾獲西安交通大學“仲英青年學者”、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A類”、亞洲核心計劃講座獎、德國Thieme化學期刊獎、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 Commun.新興科學家、海德堡大學優(yōu)等論文、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榮譽。兼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期刊青年編委,2019年中國化學會元素周期表年111號元素“鉨”代言人。
#2
螺硅環(huán)配體的設計、合成及應用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pirosilacycle-Based Ligands
王鵬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7年于天津大學應用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yè)于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獲得博士學位;隨后于美國Scripps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初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任研究員,課題組長。曾先后入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百人計劃” (2017),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 (2018),上海市“啟明星”項目 (2020),上海市“優(yōu)秀學術/技術帶頭人” (2023)。
主要研究領域涉及過渡金屬催化和主族元素化學。目前以通訊作者在國際核心化學期刊 Chem, JACS, Angew. Chem., Nat. Commun., Sci. China Chem.等雜志發(fā)表論文30余篇,申請發(fā)明專利11項,授權(quán)6項。曾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20),2022年上海市科技系統(tǒng)“五四青年獎章” (2022)。
#3
手性雙叉硼烷基配體引發(fā)的不對稱C-H硼烷基化反應
Chiral Bidentate Boryl Ligand Enabled Asymmetric C-H Borylation
徐森苗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4年本科畢業(yè)于浙江大學,2009年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隨后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學(2009-2010年)、美國俄勒岡大學(2010-2013年和美國波士頓學院(2013-2015年)從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
研究興趣涉及金屬有機,不對稱催化和有機硼化學。目前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重要期刊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2016),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20)和JSPS Invitational Fellowships(2021)。
#4
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氫膦化反應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phosphination
汪君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
汪君教授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于香港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加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12-2020年期間,任職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20年,加入了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2023年晉升為教授。
汪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催化、有機合成方法學、植物化學及藥妝化學。在國內(nèi)外核心學術期刊發(fā)表了包括CCS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atal.;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Sci.; ACS Catal.等研究論文及綜述70余篇,有2個美國專利和7個中國專利。2014年至今擔任中國化學會女化學家委員會委員;2017獲得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和ACP Lectureship Award (新加坡);2021 獲得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講學學者;2022年入選香港青年科學院。
講座時間及注冊
2023年08月18日 周五
16:00 - 18:30
歡迎識別二維碼免費注冊參加
或點擊下方鏈接注冊
https://register.gotowebinar.com/register/2846341367754747483?source=SoMe+China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zhuǎn)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