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瑪麗·居里
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對!就是我們熟悉的居里夫人)。由于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Ra)和釙(Po)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而于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一個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唯一一位多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愛因斯坦曾說:“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榮譽腐蝕的人。”
2.伊雷娜·約里奧-居里
本名伊雷娜·居里,法國物理學家,是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的長女。她與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于1932年發現一種穿透性很強的輻射,后來確定為中子;1934年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并對裂變現象進行研究。1935年伊雷娜·居里與其丈夫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3.多羅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英國化學家,因用X射線方法研究青霉素和維生素B12等的分子結構獲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熱情幫助中國、加納、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的科研,霍奇金夫人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她曾8次訪問中國,并在國際上率先宣布中國科學家破解了胰島素結構。
4.阿達·約納特
以色列科學家。2009年因"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與英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和美國科學家托馬斯·施泰茨共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約納特曾因細菌抗藥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獲歐萊雅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設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以色列人。
附: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共48位)
生理學或醫學獎:
格蒂·特蕾莎·科里(美,1947)、羅莎琳.蘇斯曼·雅洛(美,1977)、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美,1983)、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意,1986)、格特魯德·B·埃利恩(美,1988)、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德,1995)、琳達·巴克(美,2004)、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法,2008)、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美,2009)、梅-布萊特-莫索爾(挪威,2014);屠呦呦(中國,2015)
物理獎:
瑪麗·居里(法,1903)、瑪利亞·格佩特—梅耶(美,1963)、喬斯林·貝爾·博內爾(美,2012);
化學獎:
瑪麗·居里(法,1911)、伊雷娜·約里奧-居里(法,1935)、多羅西·克勞福特·霍奇金(英,1964)、阿達·約納特(以色列,2009);
文學獎:
塞爾瑪·拉格洛夫(瑞典,1909)、瑪利亞·格拉齊亞·科西馬·熏萊達(意,1926)、西格里德·溫塞特(挪威,1928)、賽珍珠(美,1938)、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智利,1945)、內莉·薩克斯(瑞典,1966)、內丁·戈迪默(南非,1991)、托妮·莫里森(美,1993)、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波蘭,1996)、艾爾芙蕾德·耶利內克(奧地利,2004)、多麗絲·萊辛(英,2007)、赫塔·米勒(德,2009)、艾麗絲·門羅(加拿大,2013);
和平獎:
貝爾塔·馮·蘇特納(奧地利,1905)、勞拉·簡·亞當斯(美,1931)、艾米莉·格林·鮑爾奇(美,1946)、梅里德·科里根(英,1976)、貝蒂·威廉姆斯(英,1976)、特蕾莎(印,1979)、阿爾瓦·米達爾(瑞典,1982)、昂山素季(緬甸,1991)、里戈韋塔·門楚·圖姆(危地馬拉,1992)、朱迪·威廉姆斯(1997年)、希林-艾巴迪(伊朗,2003)、旺加里·馬塔伊(肯尼亞,2004)、埃倫·約翰遜·瑟利夫(利比里亞,2011)、萊伊曼·古博薇(利比里亞,2011)、塔瓦庫·卡曼(也門,201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巴基斯坦,2014);
經濟學獎: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英,2009)。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