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邵欣欣:像氟一樣吸收、學習、成長
來源:杭州日報 2023-11-22
導讀:氟,一個普通的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九位。它看著不太起眼,卻是世界上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滲透力。

邵欣欣,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學博士后。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助理、化學系主任。從事有機硅化學和氟化學研究,先后獲得“最美杭州人——青年英才”等榮譽。氟,一個普通的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九位。它看著不太起眼,卻是世界上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滲透力。“這一特性,使氟在工業生產、藥物研發、材料科學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實驗室里,邵欣欣說。過去13年,邵欣欣始終潛心于含氟功能試劑創制與應用研究。持之以恒的科研生活,也讓他擁有了與氟一樣的磁吸知識的能力。無論是在上海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讀博生涯,還是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學的博士后經歷,他都甘之如飴,像氟一樣吸收、學習、成長,“科學之路既無捷徑也無坦途,但我義無反顧。”近期,邵欣欣又有好消息。他帶領團隊在烷基碘化物的自由基胺化研究上取得最新進展。研究中,他和團隊成員在一年半時間里開展反應條件篩選、底物普適性考察、方法多樣性轉化和機理實驗探究等多項實驗,成功制備了一系列烷基-芳基取代的偶氮類化合物,還利用電子順磁共振波譜技術對其進行檢測。這項研究,完全是實驗中的偶然發現。邵欣欣打比方說,相當于普遍認知是在底物A中添加B和C,經反應會產生D,但他們在一次實驗中意外發現,添加了B之后的底物A,直接與其進行反應并形成E,說明C并沒有發揮作用,“這非常有趣,也打破了我們傳統的認知。”“科研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糾錯和修正的過程,推開一扇科學發現之門,或許是在數以萬次實驗中偶然的一次‘無心插柳’。”邵欣欣說。在他看來,化學的魅力在于擁有很多不確定性,原先的實驗方法都可以在新的論證中被打破,“就像在固定的兩點之間,有無數種抵達方法,我們研究的就是讓這一方法更經濟、更高效。”和大多數愛“泡”在實驗室里的科研人員一樣,邵欣欣的一天也都在實驗室里度過。最近一年,他幾乎沒有一天早于夜里12點回過家。在他看來,要做好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靠勤奮與毅力,別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邵老師每天來得比我們早,走得比我們晚,深夜但凡學院有燈亮著,一定少不了220實驗室。”他的學生許月念說。潤物耕心,鑄魂育人。教師,正是邵欣欣如今的新身份。2020年,他結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學博士后經歷歸國工作。杭州師范大學成為他人生的下一站。入校以來,他始終奮戰在教書育人一線,擔任研究生導師、本科生班主任,著力搭建開放、創新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帶領學生穩步做科研,實踐出真知,并且堅持科研反哺教學,以教學案例庫建設和課程思政聯動做好課程建設。“定居杭州,是因為感受到了這里對人才的重視,政府辦事效率很高,校方也為我們解決了研究經費、住宿、子女入學等問題,少了很多后顧之憂。”邵欣欣告訴記者,眼下,杭州正在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也在無形中推動了他這樣的基礎研究學者,懷揣著將成果轉化落地的信念,在科研道路上繼續勇攀高峰,奮勇前行。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