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鍵構筑是有機合成的基石,各類合成策略的發展使得人們得以利用基礎化工原料來組建結構和功能多樣性的目標分子并被廣泛應用于有機合成,制藥工業及材料科學等眾多領域。在過去數十年間,過渡金屬催化體系儼然已成為構建碳碳鍵的經典合成方法。其中,鈴木-宮浦反應(Suzuki-Miyaura couplings)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合成策略,該反應利用有機硼試劑和烷基鹵化物分子偶聯構筑結構復雜多樣的目標分子。鑒于有機硼試劑和烷基鹵化物商業易得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因此該類型反應在科研和工業領域都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
鈴木-宮浦反應在構建C(sp2)―C(sp2)鍵方面已被證實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在sp3雜化的烷基鹵化物的轉化方面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其原因在于該類反應通常以雙電子歷程進行,而富電性的烷基鹵化物難以在金屬中心發生氧化加成。此外,反應過程瞬時形成的金屬烷基物種易發生β-氫消除及金屬遷移等副反應。因此,發展通用型的C(sp2)―C(sp3)方法將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將受人們的普遍歡迎。
謝偉龍課題組近期開發了一種簡潔高效的通用型銅催化體系,可實現芳基硼與非活化的伯仲烷基鹵化物的偶聯反應,該體系可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進行且各類烷基鹵化物如碘化物、溴化物及氯化物都可適用。體系具有廣泛的底物適用性以兼容各類官能團,同時大位阻底物和復雜分子都可以適用。值得一提的是,該反應可在空氣中操作避免了常用惰性環境體系,從而提供了一種實用型的偶聯方法。
該研究成果最近以“通用型銅催化體系實現非活化二級/一級烷基鹵化物與芳基硼酸的鈴木-宮浦偶聯反應”( A General Copper Catalytic System for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of Unactivated Secondary and Primary Alkyl Halides with Arylborons )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東華大學謝偉龍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周泳磊為論文第一作者。東華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項目的支持。
據悉,謝偉龍特聘研究員于2020年12月入職東華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開展獨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銅催化體系的開發與應用,有機硅物質構筑方法的開發,有機氟物質構建方法的開發等。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