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1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再次把目光投向京津冀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17日,總書記深入天津高校、社區、港口、園區,寄予殷殷期望、留下諄諄教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把脈定向,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力量。
“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
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與囑托,始終烙印在海河兩岸廣大干部群眾的心間,始終是天津推進工作、推動發展的根本遵循、科學指南、不竭動力。
新時代新征程,全市上下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見行見效上狠下功夫,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地方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天津實踐。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團隊一直致力于能源材料化學與高能電池領域的研究,通過納米化學和能源材料的交叉學科研究,探索使用新材料,從轉化效率和儲存密度這兩方面優化電池效能,實現更高效的能量轉化,獲得更清潔的電能。多年來,團隊設計了多種高比容量羰基正極材料并優化電解液;創制多種高比容量鈉離子電池;突破了高比能鋰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創制和電解液優化等等,一個個優秀的科研成果,書寫了科技創新的“時代答卷”。
2024年剛一開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李偉教授團隊也傳來了好消息!團隊自主研發、世界首創的蓖麻油生物航空煤油科研項目在河北省滄州市建設的萬噸級工業裝置正式啟動建設。這標志著由南開大學研發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航空燃油距離真正實現市場化又邁進了一步。
李偉教授(左一)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多年來,李偉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納米催化材料與石油化工領域的開發與應用,在世界范圍內首創蓖麻油催化加氫催化劑,突破了蓖麻油加氫催化劑易失活、選擇性差、收率低的世界性難題,以蓖麻油為原料,通過催化加氫的方式制備得到生物航空煤油,同時能夠副產高附加值的二代生物柴油和生物汽油。
2023年5月,乘著天開高教科創園成立的“東風”,團隊成為園區首批入駐科創企業,開啟了將科研成果導向市場的創業之路。
李偉介紹,該課題正式立項源于2013年。那時,團隊研究的最初方向是要為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提供脫硫技術。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南開大學視察調研,并寄語師生:“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我們所有的研究人員都感到熱血澎湃,希望能傾盡自己所學為祖國做些貢獻。”回憶五年前,總書記來學校視察時的情景,李偉仍然感到非常激動。他和團隊結合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要求,以及我國雙碳戰略的重大需求,決定調整研究方向,把研發更清潔、更高效的生物航空煤油作為科研攻關的主攻方向。
“當時,世界范圍內的科學家都聚焦在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采用生物航空煤油來替代目前的石油基航空煤油,以此來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別是近兩年來,生物航空煤油相關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都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然而,我國還不具備大規模生產生物航空煤油的技術,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為此,國內民航飛某些國際航線要繳納高額的碳稅。可以說,生物航空煤油技術‘卡’住了我國航空能源領域的‘脖子’。所以,我們一定要攻破這項技術,把航空能源的未來牢牢抓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李偉說。
立足團隊數十年在催化領域的技術積累,歷經五年的反復摸索與實踐,團隊終于成功研發出了蓖麻油催化加氫催化劑,該項技術成功實現了植物油加氫工藝——世界公認的最成熟的生物燃油工藝。應用該技術制備得到的生物航空煤油產品,經中國民航局測試中心、解放軍空軍油料所等多家權威機構檢測,均全項達標,實現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李偉看來,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要讓實驗室里的成果真正投入市場,產生經濟效益,造福人民百姓,是實現“從1到10”的新階段、新征程。在團隊創業的過程中,天開高教科創園為師生搭建了“近水樓臺”,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務,讓師生可以安心做研究,有成果可以直接對接市場。這讓團隊“從1到10”邁進的步伐大大加快。目前,團隊正在天津籌建新的技術研發中心,希望集納更多適合開發的植物油原料,通過技術的轉化為產業做好儲備。
“我覺得,隨著滄州萬噸級工業裝置的啟動建設,我們已經走到了‘9’,還差的‘1’就是生產出規模化的燃油產品。”他介紹,團隊規劃的發展路徑是:立足天開園形成研發的核心技術公司,形成萬噸級燃油生產規模。通過國家民航局的適航認證后,未來將在天津南港建設一個20-30萬噸的生物航煤的生產線,生產真正具有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航空生物燃油。
“我們要用團隊的核心催化技術為國家的能源安全、雙碳戰略提供科技支撐,在市場經濟、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踐行總書記的囑托!”對于未來的發展,李偉信心滿滿,干勁兒十足。
化學學院李偉教授團隊創新創業的經歷是南開人牢記囑托,奮發拼搏的一個縮影。五年來,南開大學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取得了累累碩果:“超越傳統的電池體系”重大研究計劃加速推進;南開教授牽頭完成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實驗,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南開多個項科研成果入選“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等國內國際業界評選,多項技術在問天實驗艙研究、科技冬奧等國家重大急需攻關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表示:“五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不斷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積累了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提升了從到1到10的市場導入,甚至是到N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來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人才的培養。在此期間,天開高教科創園幫助我們打通了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各種壁壘,讓科技人員有了真正的英雄用武之地。今年一開年,天津提出了深化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的發展理念。這對于廣大科研人員來說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一種鼓舞,讓我們相信,在天津的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科技成果轉化的未來一定是春暖花開。”(津云新聞記者 段瑋)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kqmJ4L6QNejZak8ndcxIug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