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業能創業,創業必成業
——青年化學獎激勵我在科研中不斷創新
作者:黃福堂
1984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獲得者
發明發現源于平凡事業中,只要博覽群書和有超脫的思維去駕馭知識,就能創造一個嶄新的新世紀。
1975年我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試驗室,從事瀝青分析研究工作。工作中,我發現沉積巖中有機物質的抽提,依然采用老式的索氏法和超聲波抽提法。而這兩種方法使用的溶劑易在空氣中擴散,危害分析人員的身心健康。于是,我在十分緊張的工作之余,擠時間,設計出了新的抽提裝置儀器圖,并經過二百多次反復實驗取得了成功。經過專家鑒定,儀器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世界同類儀器水平。這一研究的成功,使我對未來的研究工作充滿了信心。
世上本無什么目標可言,只是人們把自己希望實現的東西加以奮斗而已。一個目標實現了,就意味著這目標的死亡和失去。為了追求新的希望,就必須尋找新的奮斗目標。
1981年,針對大慶油田注水過程中的水質問題,進行了油氣水性質與特征的研究工作。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隨著水淹面積的增大,原油平均水分子量和羰基含量都有所增加的趨勢,為解決油田注水水質除氧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在提出了油田注水水質除氧后,又選準了一個新的目標進行攻關。原油脫水問題一直是石油分析的老大難。國內急需,才更堅定了創新的決心。在綜合國內外原油脫水裝置優點的基礎上,提出了研制快速脫水儀的設想。自己畫草圖,在同志們配合下,第一套模擬裝置成型了。但實踐結果并不理想,一次、十次都失敗了。有的同志勸我實在不行就算了。我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干下去。干,暫時不成,不干,永遠不成?!?983年6月,一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原油快速脫水裝置終于誕生了,填補了我國原油脫水技術的空白。為國內油田實驗室原油分析提供了一套速度快、效果好的新儀器。這臺儀器很快在全國各油田推廣使用,還被收入《中國儀器大全》一書。
當時我是室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應該是時間了,既要抓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又要管生產,白天忙不過來,就利用晚上,晚上沒干完,索性干個通宵,常常是吃在辦公室,住在辦公室。我愛人在醫院工作,經常上夜班。有一次晚上我上夜班,怕影響實驗工作,把孩子鎖在屋里。當我晚上12點多回到家時,孩子已經倒在沙發上睡著了,臉上還掛著委屈的淚珠。我何嘗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我更愛自己的事業。愛業能創業,創業必成業。
在科學研究上,我總是不甘落后,也不甘心走別人走過的路。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科學研究工作者,走別人走過的路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要探索求新,就要善于發現新問題,標新立異。”要標新立異,就要付出代價。模仿是輕松的,而沒有意義;創造是艱苦的,而有價值。
1982年,我研制成功了“氯仿瀝青萃取裝置”,解決了沉積巖中有機物的萃取速度問題,改進了試驗手段。1984年,由我主持研制成功了巖心高壓洗油裝置,解決了洗油速度和質量問題,提高工效6倍。該儀器已經商品化,并在全國各油田廣泛推廣使用。1985年,我主持研制成功了疏松含油砂巖滲透率測定方法,解決了疏松砂巖滲透率的測試手段。1986年,我主持研制成功了ECK-1型中高滲透率自動測定儀。1987年,研制成功了ECK-2型的低滲透率動測定儀,填補了我國滲透率儀器研制的空白,提高了分析精度,為進一步研究巖心滲透率特性提供了科學的試驗手段。該成果獲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優秀成果獎。1988年,我研制成功了碳酸鹽自動測定儀,解決了碳酸鹽的測試。
生命是可貴的,只有生命里程中充滿對事業的強烈的愛和執著的追求,才會閃現出特有的光彩。1984年,我榮獲中國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界著名化學家參加了大會,在會上一位老科學家為我簽字,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是黨給了我這樣一個普通青年知識分子的榮譽。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人元、游效曾、吳征鎧、邢其毅對我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贊譽,并揮筆寫下了老一輩科學家對我們年輕一代的期望和重托。1991年8月,國務委員康世恩來大慶視察工作。我向康老匯報了大慶石油地質實驗技術發展概況,康老聽了很高興,并對我國石油地質實驗技術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油氣勘探的發展和石油地質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石油地質實驗提出一個又一個要求,從而促進了石油地質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形成了與油氣勘探和石油地質研究工作相配套的一系列新的分析技術,目前大慶石油地質實驗技術已發展成為油氣水分析、油層物性分析、有機地球化學分析、無機地球化學分析、古生物分析鑒定、巖石礦物分析、油氣化探分析以及油層保護分析八大系列。
近年來,大慶石油地質實驗技術正走向系列化、標準化、完善了與油氣勘探工作的相互配套;同時為了提高資料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做到了針對不同的地質狀況,同一分析項目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從分析內容來看,由宏觀發展到微區,從局部發展到微觀,從常量發展到微量,從定性發展到定量,從常量發展到微量,從餾分分析發展到分子化合物測定,實驗資料的應用范圍正不斷擴大,已從單一為油田勘探服務發展到勘探開發并舉。
1991年我又研制成功了巖石孔隙度、密度自動測定儀。目前孔、滲測定已由常規條件下分析發展到模擬地層條件的高溫高壓下測定,1994年我院研制成功了高溫高壓孔、滲測定儀,該儀器研制成功,為大慶深層巖石物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為了滿足油田勘探生產的需要,我先后提出了“離子濃度淡化法,化學示蹤劑法判斷水淹層”等學術觀點,為油氣層水的類型判斷和水淹層判斷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八蛇|盆地北部不同成因類型天然氣地化特征和早期資源評價”研究成果,對今后的油氣勘探,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994年,我主持完成“松遼盆地北部不同類型干酪根氧化產物中有機酸成分分析及對儲層的影響”研究課題,第一次建立了干酪根氧化試驗和有機酸成分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三種類型干酪根氧化生成有機酸的轉化率以及有機酸對儲層次生孔隙度發育的作用。這一研究成果,為今后尋找次生孔隙度地區提供重要依據。
1999年后,我被調動到大慶油田化工總廠工作,擔任主抓科研工作的副廠長。期間,組織五個科研攻關組,先后完成了食品級白油、化妝品級白油、變壓器油、各類潤滑油、PS油、研磨油、無灰壓縮機油以及復合離子聚丙烯酰胺技術攻關,并組織成功完成了100公斤小樣試驗和新產品開發任務。
身在油田,一切科研工作都圍繞石油生產而服務,石油開發和生產提出的科學研究課題永無止境。這些研究成果將更好地造福油田,造福石油工業的發展。愛業能創業,創業必成業。這是中國青年化學獎激勵我在科研工作中的深切體會。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