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世界更美好是化學工作者的一項神圣使命
作者:陳接勝
1990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獲得者
20多年前,我在吉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不久就和全國多位青年化學工作者一道很榮幸地獲得了199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這一獎項雖然物質方面的獎勵并不豐富,但對我來講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我非常珍視。青年化學獎一直激勵著我在化學研究領域不斷探索耕耘,盡管迄今我個人取得的成績尚微不足道。
那個年代,我們做研究生和剛開始工作時,科研條件非常有限,儀器設備相當落后。記得當時整理學術論文時用的是手動打字機打字,打錯了要用涂改液涂掉重新打;畫圖用的是硫酸紙,畫得不好要重新畫,效率十分低下。那時候也沒有互聯網,查文獻必須到圖書館查看紙質資料,而且資料很不全。2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科研條件簡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儀器設備自動化程度以及準確性和精確性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也給文字處理,繪圖以及文獻查詢等帶來極大的方便。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物質文明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令人不安的是,人類對物質文明水平的不斷追求,也使我們自身的生存環境和資源狀況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惡化。最近發生的全國范圍內的霧霾天氣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環境惡化的例子。此外,化石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資源的不斷快速消耗也給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隱憂。我們有理由擔心,如果不能找到包括化石能源在內的現有資源的有效替代品或者循環使用技術方法,再經過幾十年或者上百年的高速發展,人類的物質文明水平會難以為繼甚或倒退。
新的清潔能源的開發,廢舊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以及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是支撐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際上這幾方面的成功都離不開化學,離不開高水平的化學研究,當然也離不開化學工作者的貢獻。所以說,我們化學工作者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同時使命也非常光榮。衷心希望通過廣大化學工作者的努力,在使我們的科技更加發達的同時,也使我們的食品更安全,我們的天更藍,空氣更清新,人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
獲得青年化學獎不僅僅是對過去研究工作的褒獎,更是立足創新的起點。衷心祝愿我國的青年化學獎能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化學工作者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