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成長之路
作者:李同雙
1995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獲得者
多年不用中文寫文章,今年適逢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創建30周年,作為1995年獲獎者,蒙中國化學會邀請,試著用中文寫點東西。回想自己這大半生,四海漂流,居無定所。兒時和少年時代生長在貧窮落后的農村,16歲到蘭州大學讀書,1989年博士畢業后留蘭大任教,將寶貴的青春年華和崢嶸歲月留在了蘭州。1993~1994年在英國Bristol大學做博士后,1994年調任河北大學,任教四年后,又不遠萬里,來到加拿大。從東部的魁北克到西部的溫哥華,橫跨北美大陸。然后回國到重慶工作,再返回溫哥華工作。如今又折轉南下,到了美國的舊金山。先后在國內外四所大學和六個公司學習工作過。我是不信命的。不過二十多年前我夫人偷偷找人給我算了一卦,說我是屬驛馬的,今生注定要不停地從一站跑到下一站。如果把地域上的遷移算作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個驛站,那么即使我們在一地不動,在我們的人生路上也會有一個個新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又有哪個人是不屬驛馬的?因此,算命先生的話沒有錯,但全是廢話。
幸運的是,雖然多次換工作,但始終都沒離開過化學。與在國內時不同的是,已從當時基本的學術研究轉變到了應用型研究。過去的研究以發表論文為目的;現在在藥物公司做研究以開發出新藥為目的。
這樣的經歷,算不上成功。給青年人寫點成功成才的東西,誠惶誠恐。然而,盛情難卻,將自己的經歷拙見拋出,如果對青年人的成長有所啟發,我心足矣!
成功,成才,成長
成功:通過努力工作,完成一個既定的目標叫做成功,反之叫做失敗。成功可以使人士氣大振,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成功也可以使人驕傲自滿,不思進取,最后走向失敗。失敗可以使人一蹶不振,也可以使人更堅強,后來走向成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成才:能夠不斷創造新價值的人就算成才。從這個意義上講,上不了大學的人不等于不成才;反之,取得博士學位不等于成才。“天生我才必有用”,關鍵在于一個“用”字。
成長:通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地提高個人修養,不斷地取得成功,創造新價值,這樣一個過程叫做成長。但一個人滿足現狀,樂享其成,他的成長就停止了。對一個有不懈追求的人而言,成長永無止境。每個人都應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
學習的態度
我們讀書做學問,要抱有一種懷疑和否定的態度去學習。不迷信,不盲從。任何解決了的問題都是容易的,任何尚未解決的問題都是難的。判斷一種學說,一種理論,一種“經”,“功”,“法”是科學的還是迷信的,首先看它是否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其次要看它宣揚的是否允許人質疑。如果它只許相信,不許質疑,那它充其量是一種宗教,甚至是一種邪教。要理解地,辯證地,邏輯地去學習。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們分辨是非、真偽、美丑、善惡的能力。
我曾經用這樣一個比喻來給鄉親們解釋什么是傳銷。有人打了個廣告:“寄給我100塊錢,我告訴你賺取1000塊錢的辦法。”某人如數寄錢后,得到的回答是:“你再找10個像你一樣的傻瓜!”。村里那些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鄉親們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實在想不通社會上還有這么多人迷信傳銷。
學者的素質與修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齊家,說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在這些基礎上才能治理好國家,平定天下。也就是說,做事先做人。
實事求是,一絲不茍。不搞偽科學。科學與藝術是不同的。科學現象是可以重復的,是存在于事物內部本質的、必然的規律。藝術作品是受藝術家的思維和技藝支配的,因而是難以重復的。
堅強的意志品質,獻身的工作精神,要堅忍不拔,持之以恒。有一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英雄氣魄。
如何做人?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一些不良的行為舉止,既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是對他人、對社會的不尊重。
誠實,正直,善良。
誠實: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他人誠實。不說謊、不弄虛作假是誠實的最低標準。至于一些善意的謊言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另一方面,對自己誠實。我們工作,首先是為自己工作;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書寫你的個人簡歷。
正直:就是要遵紀守法,愛憎分明,信守諾言。
善良:就是要有愛心,有感激、有感恩之心。我們應當對父母有感恩之心,對老師有感恩之心,對幫助過我們的人有感恩之心。大自然賜予我們食物和水,賜予我們陽光雨露、青山綠水和藍天白云,我們應當對大自然有感激之心;不能暴殄天物,不要破壞環境。
做一些小的壞事真的不受懲罰嗎?量變引起質變。你每天隨地吐一口痰、亂丟一件垃圾,會不會對市容造成很大影響?我看不會。但是如果我們每人每天隨地吐一口痰、亂丟一件垃圾,那么,我們這個城市必定是一個骯臟和混亂地方。戴著口罩放鞭炮,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態?什么樣的公民素質?再假如你丟的不是一片廢紙,而是將50噸工業污染物排放到河里,那我們的河水還能喝嗎?魚蝦還能活嗎?所以,不要說社會環境的變壞和自然環境的惡化與我無關。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做。“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嚴以律已,寬以待人。認識自己,尋找不足。對于別人指出我們的不足,我們要對人表示感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自己犯的錯誤,要認真吸取教訓;對于別人犯的錯誤則要寬宏大量。
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與人交往總想占人便宜者最后是最大的輸家。如果你是員工,總想偷懶耍滑還想多掙錢,那誰愿意雇用你呢?如果你是老板,總想讓員工多干活少拿錢,那誰愿意為你工作呢?不會做人,也就做不好事。這樣的道理在國外一樣適用。
如何做事?
目標遠大,分步實施。作為一個青年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該有一個規劃,制定遠期目標、近期目標和眼前目標。眼前目標應該是在現有的條件下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每年有每年的目標,每天有每天的目標。每天的開始,想想今天要做什么;每天睡覺前,總結一下今天做了什么,想想明天要做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事三部曲:目標,計劃,實施。一個好的開始,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腳踏實地,步步為營。“難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細。”我們完成一個目標,必須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任何偉大的成就都是平凡小事的積累。妄想一勞永逸,一蹴而就,往往會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一個人在十幾、二十幾歲甚至三十多歲,是一個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的階段,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其他活動應當是為學習和工作服務的。“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別人取得成功,我們應當表示尊敬和祝賀,并從中汲取經驗。別人失敗了,我們應當給予同情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并從中汲取教訓。
積極進取,坦蕩樂觀。我在蘭州大學讀博士時,有一個從廈門大學考入的同學在宿舍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事起東南已付無數跋涉”,下聯是“功收西北尚需幾度艱辛”,橫批“苦海無邊”。反映了這位同學坦蕩樂觀,安于清貧的求知態度。在求知與打基礎階段,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只要你努力,不可能一輩子貧窮。
有時候學生會問我:你們那時候學習那樣刻苦,生活又是那樣貧困,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更沒有電腦,你們感到幸福嗎?
我的回答是:幸福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標準。它是一種個人感覺,一種個人觀念。當你懷著仁愛之心,感恩之心,專注地從事一項事業的時候,你是幸福的、快樂的;當你懷著嫉妒之心、怨恨之心甚至是仇恨之心,與人計較物質財富上的得失,與人攀比,追求享受,講究虛榮,那么你永遠是苦惱的、不幸福的。我們上大學的那個時代,生活上確實很困難,也沒有這些現代的東西。但我們喜歡我們的學業,每當在研究中取得一點成績時,都非常高興。我們組織郊游、公園劃船、看電影;我們每年有田徑運動會和球類運動會;我們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業余愛好。例如我每天跑步,喜歡打橋牌,也喜歡打羽毛球。我們的時間安排得很緊湊,我們活得很充實,也很幸福快樂。
自信與執著。我們做任何事情,必須相信我們能夠做成這件事情。“有志者,事竟成!”人必須有信念、信心、信仰。必須有精神支柱。這一點,我很佩服毛澤東。他的信心在他的兩首詩里得到體現。其中一首是《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10月);另一首是《沁園春·雪》(1936年2月)。“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兩首豪情萬丈、氣勢磅礴的傳世之作,充分展現了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極端困難情況下的雄心大志和必勝的信念。
機遇或機會。機遇在我們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但機遇從來不會垂青于毫無準備的人。如果你在認真地不懈地努力,機遇肯定會落到你頭上。天道酬勤。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人生的樂趣不在于你的目標是否實現,而在于為實現目標的奮斗過程。
要有吃苦耐勞的承受能力。天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古往今來,凡成就大業者,都有過苦難的經歷、無數的失敗和艱苦的創業過程。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就注定沒有出息。這里,我強力為大家推薦一篇韓美林先生的文章“誰入地獄?”(1994年11月16日)。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成功人士光鮮亮麗的一面,背后的艱辛,幾人能體會?“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經貧寒。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孕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1994年,我從英國做完博士后回到了養育了我的故鄉。在河北大學任教授時,我才31歲,是當時河北省最年輕的正教授。種種榮譽、鮮花與掌聲伴隨著我的成就逐漸到來。1995年獲得了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1997年獲得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年被評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一些人見了我愛人,都會羨慕地問:“你怎么找了這么好的一個老公?”他們哪里知道,我愛人認識我時,我只不過是一個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現在某些女孩子找對象 (或丈母娘挑女婿),要求有房有車有存款。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哪來的這些?如果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不勞而獲,不感到可恥嗎?
我始終認為,這個世界是公平和公正的,你對它付出什么,它就給你什么樣的回報。我很欣賞這句格言:“一個人的成就代表了他的過去,并不標志著將來。要使將來像過去一樣輝煌,就必須照過去那樣去努力。”對一個人是這樣,對一個單位、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