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西安交大魏曉峰教授團隊在有機硒化合物的機械化學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2024-02-04
導讀:作為人類必需的微量元素,硒通過融入硒蛋白在生理過程中表現出廣泛的作用。此外,含硒化合物存在于藥物庫、催化劑骨架和材料構建模塊中。迄今為止,有機硒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依賴于預制備活化硒試劑、金屬催化體系及大量高極性溶劑的使用。因而存在成本高昂、適用范圍狹窄、原料惡臭且存儲困難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硒化學的工業化進展。針對該瓶頸,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魏曉峰教授團隊利用易得的有機鹵化物及硒粉為起始原料,鎂作為活化試劑,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實現高活性有機硒格式試劑的原位制備并率先在國際上通過近邊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NEXAFS)對反應活性中間體進行了表征?;趯Ψ磻獧C理的清晰把握,作者利用空氣氧化過程控制及親電受體的合理選擇,實現了對稱二硒醚及不對稱單硒醚的結構多樣化系統性合成(圖1)。
與傳統策略相比,該機械化學制備體系在固態條件下實現了高效的能量分散和質量傳輸,克服了硒單質反應過程中存在的化學性質惰性、高度難溶性及易形成硒團簇等挑戰性問題,為有機硒化合物的綠色和可持續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該方法具有廣泛普適性,也可適用于含硫及含碲化合物的制備,為含硫族元素的有機化合物結構多樣性拓展及生物功能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及實驗基礎?;谠摲椒?,團隊獲得了一系列具有創新結構及獨立知識產權的含硒化合物。相關的生物活性研究和作用機制探索正在加速進行中。該研究成果以“有機硒化物的機械化學合成”(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 of organoselenium compounds)為題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為唯一通訊單位,藥學院碩士生陳閃閃為第一作者,彭程助理教授和魏曉峰教授為通訊作者。藥學院范春英助理教授,張繼業教授及基礎醫學院張義磊教授參與了課題研究。該工作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陜西省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的支持,也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共享中心以及上海同步輻射光源(SSRF)BL08U1A光束站的大力支持。論文鏈接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4891-2課題組主頁:https://www.x-mol.com/groups/Wei_Xiaofeng2020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