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正文 前期,化學家們已經實現了幾種虎皮楠屬(Daphniphyllum)生物堿的全合成(Figure 1A)。其中,從長序虎皮楠(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果實中發現的Daphenylline(1),已經成為許多合成方法的主題。在結構上,Daphenylline(1)具有一個2-氮雜雙環[3.3.1]壬烷核,附加在一個特征的5-7-5環骨架上,并包含六個立體中心、一個全碳季碳中心和一個稠合的苯(環)型(benzenoid)核,這在其生物合成相關的Calyciphylline A-型同源物中是獨特的。下載化學加APP到你手機,收獲更多商業合作機會。 通過對Daphenylline(1)的逆合成分析發現(Figure 1B),1可由五環中間體(7)經陽離子芳基化制備。五環中間體7可以簡化為α,β-不飽和內酰胺8,通過共軛加成引入必要的全碳季碳中心。砌塊8中的七元環可由砌塊9經6π-電環開環反應制備。砌塊9可由α-芳基化哌啶酮10經Buchner環加成制備。α-芳基化哌啶酮10可由市售的吡啶衍生物11和苊12經去芳構化吡啶鎓芳基化制備。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Daphenylline(1)的全合成(Scheme 1):吡啶衍生物11在CBz-Cl條件下活化后,加入苊Grignard試劑13,并在酸性條件下進行水解,可以96%的收率得到二氫吡啶酮中間體15。中間體15在Zn/AcOH條件下進行烯基的還原,并在Pd/C/H2條件下進行脫保護,可以91%的收率得到中間體16。中間體16與溴乙酰溴在K3PO4/DCM條件下進行N-乙酰化反應,并在TsHNNHTs/TMG條件下分別進行雙對甲苯磺酰肼加成與TMG-介導的雙重亞硫酸酯消除,可以76%的收率得到重氮乙酰胺中間體10。通過反應條件的優化后發現,中間體10在Rh2(OAc)4/4? MS/DCM條件下進行分子內Buchner反應,可以55%的收率得到中間體9,其結構通過X-射線晶體學分析進行了表征。同時,在Buchner反應中,需緩慢加入中間體10,可減少均二聚(homodimerization)副反應的生成。嚴格干燥的溶劑還通過防止不需要的O?H鍵插入產物來提高9的收率。通過對反應條件的優化后發現,中間體9在1,2-DCB/250 oC條件下進行熱解生成環庚二烯中間體17,中間體17在H2/Pd/C/EtOAc/Bu4NBH4條件下進行氫化與還原反應,可以89%的收率得到中間體8。基于大量文獻的總結以及多種反應的嘗試后發現,中間體8在三硫代碳酸乙烯酯在藍色400 nm LED/DCM條件下進行thia-Paterno?-Bu?chi [2 + 2]光環加成反應,可以55%的收率得到螺環硫化環丙烷中間體20,其結構通過X-射線晶體學分析進行了表征。重要的是,這種轉化只生成了head-to-tail的產物,將新形成的C-C鍵置于所需的β-位。通過反應條件的優化后發現,中間體20在LiAlH/THF條件下進行還原,并在Raney Ni/H2O條件下進行脫硫反應,可以64%的收率得到吡咯烷中間體7。中間體7在CrO3/H2SO4/Me2CO條件下進行二級醇的氧化反應,可以52%的收率得到酮中間體22。中間體22在48% HBr/100 oC條件下進行還原,可以67%的收率得到氮雜雙環[3.3.1]壬烷中間體23,dr為1:1.4。中間體23與酰氯衍生物在DMAP/Et3N/DCM條件下進行酰化反應,可以85%的收率得到中間體24。中間體24在Bu3SnH/AlBN/PhH條件下進行Barton-McCombie還原反應,可以57%的收率得到(±)-Daphenylline(1)。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實現了外消旋Daphenylline(1)的全合成后,作者對其的對映選擇性版本進行嘗試(Scheme 2)。二氫吡啶酮25與芳基鋅試劑26在[Rh(C2H4)Cl]2/(S,S)-Ph-BPE條件下進行1,4-共軛加成反應,可以60%的收率得到哌啶酮中間體27,ee為99%。將所得的對映體富集的吡啶酮衍生為二茂鐵酰胺,可以通過X-射線晶體學確認絕對構型,Flack參數接近零。中間體27與MeOTf在LiHMDS/THF條件下進行α-甲基化反應,可以36%的收率得到中間體29,ee為98%。中間體29在H2/Pd/C/AcOH條件下進行氫解,可以75%的收率得到中間體16,ee為93%,其作為合成(-)-1的中間體。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隨后,作者對硫化環丙烷還原機理實驗進行了研究(Scheme 3)。首先,化合物20在使用LiAlH4處理后,再用HCl淬滅,可生成硫醇化合物30,表明了該硫醇是在Raney鎳脫硫之前原位形成的。其次,為了探索syn-立體化學結果的來源和氫化物源的作用,作者使用LiAlD4進行了同位素標記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氫介導的硫化環丙烷開環,而不是脫硫步驟,是C6-處質子引入的原因(因此也是由此產生的syn-立體化學)。總之,作者認為,LiAlH4進攻硫化環丙烷化合物20上的張力硫原子,得到烯醇化物32,烯醇化物在“reduction-rebound”機理序列中通過側鏈上的硫醇進行動力學質子化。在原甲酸硫代酯完全還原為伯硫醇化合物30后,用Raney鎳脫硫得到化合物21。該轉化最終通過兩個步驟實現了不飽和內酰胺8的形式syn-加氫甲基化,這是由thia-Paternoé-Bu?chi[2+2]光環加成和LiAlH4-介導的reduction-rebound轉化的立體特異性所獨特實現的。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