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正文
有機膦官能團在調節(jié)一系列細胞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蛋白質信號級聯(lián)、炎癥、細胞代謝和基因表達等。因此,有機膦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藥物、農用化學品和功能材料中。雖然利用鈀催化、芳基碘鹽以及光氧化還原催化等方法可以實現(xiàn)芳基C?P(V)鍵的構建,但形成相應的烷基C?P(V)鍵的方法還有待拓展。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默克催化中心David W. C. MacMillan課題組發(fā)展了一種通用的,氧化還原可調控的有機膦烷基自由基捕獲策略,實現(xiàn)了C(sp3)?P(V)的構建(Figure 1)。下載化學加APP到你手機,收獲更多商業(yè)合作機會。
作者使用簡單易得的起始原料通過原位預活化過程來實現(xiàn)此轉化(Figure 2)。這種模塊化方法利用“即插即用”(“plug-and-play”)策略實現(xiàn)了C(sp3)-P(V)鍵的構建。首先,烷基自由基前體(10)與脫氧噁唑(11, NHC)進行快速(~ 30分鐘)、溫和的縮合,生成具有活性的醇加合物(12)。與此同時,在另一個單獨的反應瓶中,由廉價易得的O=P(R)2H前體(13)和二苯甲醇衍生物(14)可以制備出帶有自由基離去基的不對稱P(III)試劑(15)。隨后作者將這種混合物直接添加到含有活性醇、光催化劑和堿的反應瓶中。在450 nm光照射下,達到了銥光催化劑的長壽命三線態(tài)。這種高度氧化狀態(tài)使得12 (E1/2 ox≈1.0 V vs SCE in MeCN)易于氧化,隨后通過去質子化得到雜環(huán)自由基(16)。該物種通過β-裂解產生烷基自由基(17)和惰性的重新芳構化NHC副產物。接下來,17通過與活化的P(III)物種進行可逆的加成形成磷酰基自由基(18);隨后由弱C?O鍵驅動的不可逆的β-裂解得到脫氧膦化產物(19)和雙芐基自由基(20)。最后,通過還原RPC(radical polar crossover)(E1/2 red≈?0.77 V vs SCE in MeCN)完成光催化循環(huán)得到碳負離子(21)。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作者以Boc-保護的L-苯丙胺醇和亞磷酸二乙酯作為模板底物對反應條件進行了探索(Table 1)。通過一系列條件篩選,作者發(fā)現(xiàn)當首先使用NHC (1.2 equiv), 吡啶(1.2 equiv), 在TBME中反應;隨后加入PPh3 (2.2 equiv), DIAD (2.2 equiv), HP(O)(OEt)2 (2.0 equiv), LG (2.2 equiv), 在MeCN中反應;接下來,加入CsOAc (1.0 equiv), [Ir] (1 mol%), 在DMSO/MeCN中450 nm光照射下反應6小時,可以以75%的產率得到相應的脫氧膦化產物(entry 1)??刂茖嶒灡砻?,在不存在光照或光催化劑時反應不發(fā)生(entries 2, 3)。此外,LG的存在對此轉化至關重要(entry 4)。當使用有機光催化劑4CzIPN-tBu代替銥催化劑參與反應時,仍可以以74%的產率得到脫氧膦化產物(entry 6)。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得到了最優(yōu)反應條件后,作者對此轉化的底物范圍進行了考察(Figure 3)。實驗結果表明一系列不同取代的一級醇、二級醇和連有三元環(huán)的三級醇均可順利實現(xiàn)轉化,以43-90%的產率得到相應的產物22-42。其中包括還原的氨基酸、雜芳環(huán)、飽和雜環(huán)、烷基鹵等骨架和基團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值得注意的是,此轉化在克級規(guī)模合成中仍展現(xiàn)出較高的效率(22, 94%; 29, 78%)。此外,不同的膦氫化合物,如亞磷酸酯、二芳基(烷基)氧膦及其相應的硫羰基衍生物均可兼容此轉化,以52-81%的產率得到相應的產物43-45, 47-52。遺憾的是,亞磷酸叔丁酯可能由于立體位阻的原因不能參與反應(46)。
最后,作者探索了糖、核苷以及藥物分子在此轉化中的普適性(Figure 4)。欣慰的是,吡喃糖、核糖和非天然糖衍生物均可順利參與反應,以67-89%的產率得到產物54-57。此外,含有雜芳基乙烯骨架的類固醇阿比特龍(abiraterone)同樣可以以中等產率(58,40%)實現(xiàn)膦化過程。其它藥物骨架,包括吲哚美辛(indomethacin)(59, 23%)、那格列奈(nateglinide)類似物也同樣可以實現(xiàn)轉化,(60, 89%),由此表明該轉化在小分子藥物修飾中的潛力。此外,此反應對脫氧尿苷(deoxyuridine)、替格瑞洛(ticagrelor)以及索非布韋(sofosbuvir)等核苷類似物同樣兼容,以37-82%的產率得到相應的膦化產物61-63。這種后期官能團化策略為探索核苷衍生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機會。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