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矽智能Life Star1實驗室。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媒體之一《快公司》日前公布2024年“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涵蓋58個細分行業和賽道。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張江的人工智能藥物發現與設計(AIDD)公司英矽智能,與英偉達、OpenAI等公司一同入選,并登上“最具創新力”生物科技公司Top10榜單。
憑借自主研發的一體化AI算法平臺,英矽智能于去年6月啟動了全球首款AI藥物的二期臨床試驗。這款候選藥物從立項到被提名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只用了18個月,耗時僅為傳統藥物研發的三分之一。不久前,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披露了該藥在臨床前實驗和部分臨床試驗中的數據和表現。
“AI+醫藥”被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多次認證為“下一個黃金賽道”,他甚至表示,“人人都必須學會計算機的時代過去了,人類生物學才是未來”。在AI制藥這條“黃金賽道”上,跑進第一梯隊的英矽智能是怎么做到的?“完美開局”后,又將如何保持長期優勢?為此,記者來到英矽智能上海公司,與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加拿大科學家亞歷克斯·扎沃洛科夫進行了對話,他的回答是:扎根上海,永遠保持對前沿技術的追求。
罕見“雙CEO架構”,兼顧行業快與慢
AIDD的熱度正席卷全球。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800家AIDD企業,2022年吸引投資59.3億美元。僅去年一年,英偉達就投資了8家藥物發現初創公司。英矽智能是唯一一家采用“雙CEO(首席執行官)架構”的公司,原因很簡單:為了兼顧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的發展節奏。
當前AIDD公司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提供軟件平臺服務為主的SaaS供應商,二是以開發內部管線為主的生物技術公司,還有一種是AI驅動的CRO(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公司。這些公司的發展策略要么偏AI,要么偏生物醫藥。扎沃洛科夫認為,AI與生物醫藥的發展速度不一樣,一個非常快,一個相當慢,兩者必須融合發展。
扎沃洛科夫是計算機和商業雙學位出身,他的創業之路始于2013年,這也是業內公認的這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革命的起點,那一年他35歲。3年后,扎沃洛科夫撰寫的首篇將AIGC應用于藥物研發的概念性論文,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的點評,這也為后來萊維特成為英矽智能的科學顧問埋下了伏筆。
在物色生物醫藥方面的人才時,扎沃洛科夫將目光投向上海。一時間,獵頭、同行紛紛向他舉薦人才,他親自面試的就有30位人選。2021年,任峰以首席科學官的身份進入英矽智能,此前他曾在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和全球性CRO美迪西任職。
任峰的加入讓英矽智能新藥研發的面貌煥然一新,僅用6個月,他就帶領團隊在AI引擎的幫助下提名了兩個臨床前候選藥物。
2022年,扎沃洛科夫做出一個大膽決定,舉薦任峰為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此后由扎沃洛科夫負責算法,任峰主攻藥物發現。“雙劍合璧”下,英矽智能的發展進一步提速。截至目前,公司已搭建涵蓋30余條管線的多元化療法組合,提名18款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并將其中6個領先項目推進到臨床階段。
親歷競速挑戰,被張江藥谷“實力圈粉”
2017年,扎沃洛科夫在美國遇到了藥明康德創始人李革博士。李革要求扎沃洛科夫在最短的時間內用AI算法針對DDR1激酶靶點設計化合物,如果化合物有活性,英矽智能將收獲新一輪投資。在雙方團隊的通力協作下,扎沃洛科夫在46天里完成了這場AI藥物設計的競速挑戰,借此,他也被張江藥谷“實力圈粉”。
2020年,英矽智能上海公司成立,扎沃洛科夫用三個“如此”回答選擇上海的理由:張江有如此多的CRO、如此多的人才、如此充滿活力和努力工作的社群。他覺得許多不可能實現的事,在這里都能做成。如今,英矽智能將75%的公司資源投入到藥物研發上,而負責藥物發現和驗證的,主要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團隊。
目前,在AIDD公司的三種主要商業模式上,英矽智能都有所斬獲:全球11家大型跨國藥企,包括禮來、諾和諾德都引進了英矽智能的AI制藥系統;公司內部多條藥物管線正在推進,并與復星醫藥、賽諾菲等大藥廠合作進行藥物研發;與意大利制藥巨頭美納里尼和美國上市公司Exelixis達成的AI藥物對外授權合作為公司帶來了高額首付款……此外,公司還將AI應用拓展到了再生農業、可持續化學等領域,先后與先正達集團、沙特阿美達成了合作。
正在布局兩件事,永遠保持對前沿技術的追求
前沿技術對扎沃洛科夫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他沒有固定住所,每天只睡4小時,業務在哪里他就飛到哪里;他的名片上印有刻度和兩個正六邊形,這是為了隨時隨地都能畫出化學分子式;他還喜歡寫書和寫專欄,早在10多年前,他就思考過如何阻止AI毀滅人類……
談到英矽智能的愿景,扎沃洛科夫聊起了對“失去感”的悵然。他希望能夠解決人類的衰老問題,并認為計算機科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對抗衰老,就是與所有疾病為敵?!痹致蹇品虼蛄藗€比方,想要戰勝病魔,需要發現敵人、研發武器、與敵人戰斗。對應到英矽智能的AI制藥系統,就是靶點發現平臺、小分子化合物設計和生成平臺,以及臨床試驗預測平臺。在給這些平臺起名時,扎沃洛科夫用“42”取代AI——在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中,“42”象征著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他要解開的也是關乎人類終極奧秘的大問題。
眼下,英矽智能正在布局的兩件事或許將引來行業的再次矚目。一是構建完全由機器人運行的濕實驗室,與AI虛擬篩選的干實驗室互補;二是探索更多前沿技術與已有算法的融合,如量子計算、大模型等驅動的藥物發現突破。前不久,公司團隊在論文中透露,他們將量子計算模型整合到英矽智能小分子生成引擎Chem istry42中,以探索和確認藥物發現過程中量子計算模型的優勢。
扎沃洛科夫判斷,量子計算將是下一個對所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的技術突破,制藥業將是第一波受益于這一顛覆性技術的行業之一。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