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院機關會見了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黃衛一行,就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相關工作進行了溝通交流。(重磅 | 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重組!(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
2022年,科技部辦公廳印發《關于貫徹落實<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的通知》,自2022年始分3年分批開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重組后的實驗室統一改稱為“全國重點實驗室”。(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召開,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編制完成)
國家重點實驗室
全國重點實驗室
生命過程小分子調控全國重點實驗室
生命過程小分子調控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籌建的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于1989年開始建設,1992年正式開放運行。實驗室以“基于有機小分子的化學生物學”為研究方向,集成利用現代有機合成化學、物理有機化學、結構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闡明生命現象中的重要化學過程,發展生命體系的小分子調節劑和藥物先導化合物,并發展創制活性化合物的新方法和先進工藝。生命過程小分子調控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為俞飚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林國強院士。
綠色低碳化工全國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全國重點實驗室
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全國實驗室根據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要求,在原“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依托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并聯合依托華東理工大學的能源化工過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上海多級結構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臺的優勢力量,優化整合建設,2015年9月30日由國家科技部正式發文批準建設(國科發基[2015]329號),2023年4月通過由國家科技部和國資委組織的專家組論證。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為民院士。實驗室以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為指引,聚焦多元化碳資源催化轉化、過程綠色低碳催化、高端化學品生產和催化新材料共性技術等領域,著力構建“綠色化工催化基礎理論”與“先進催化材料及過程工程技術”緊密銜接的技術創新鏈,推動我國綠色化工技術進步及產業升級,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化工技術創新平臺、產業轉化基地與人才聚集高地,打造成為我國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原創技術策源地。http://sklgceic.sinopec.com/sklgceic/
石油化工分子轉化與反應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共建。實驗室以“保障能源安全、碳中和與產業轉型、綠色能源體系構建”為使命,聚焦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發展綠色、低碳的多能融合技術。實驗室將布局分子水平煉油、原子經濟化工和綠色低碳能源等重點研究方向,以石油化工分子轉化為核心,開展催化材料設計與合成、綠色化學與工程、綠色分離工程和綠色過程系統集成的應用基礎研究,為構建中國獨特的、高效-低碳-綠色石油化工分子轉化和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提供科技支撐。實驗室實行在管理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實驗室主任負責制,下設分子水平煉油技術、原子經濟化工技術、綠色低碳能源技術研究部,由三個研究部分別通過科研項目完成實驗室建設目標。
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
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華東理工大學建設,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楊哲。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將堅持以解決能源化工行業安全發展、綠色低碳轉型重大需求的關鍵科學問題為使命,深化導向性基礎研究,加快融入新型舉國體制,推動化學品安全由事故管理向本質安全、風險系統防控及智能化管控的多維變革。
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
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作為中國科學院典型性重點實驗室,已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序列。該實驗室以“能源科學與技術創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使命,聚焦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開發以合成氣/甲醇、儲能、氫能等為紐帶的多種能源優勢互補、耦合利用關鍵技術,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體系提供高質量科技支撐。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忠偉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何鳴元院士。
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前身為1993年成立的“潔凈燃燒技術國家教委開放研究實驗室”,2005年科技部批準建設“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2023年科技部批準建設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為浙江大學。現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謝克昌院士,實驗室主任為嚴建華教授。實驗室面向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的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煤炭燃燒過程低碳、高效、清潔及資源化的關鍵科技問題,重點開展燃燒智能計算優化與控制、煤炭與多元燃料耦合燃燒、多元燃料燃燒過程減污降碳高效協同、煤炭熱解 - 半焦燃燒耦合資源化利用等的應用基礎研究,為能源高效清潔利用重大工程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構建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裝備支撐的煤炭清潔燃燒體系。
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實驗室
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實驗室,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主體進行重組建設。實驗室將圍繞“雙碳”目標和能源供給安全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巨量CO2減排和足量廉價綠氫供給重大難題,突破能源有序轉化核心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的綠色氫電生產,氫能安全經濟儲存輸運加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構建綠色多能融合供能系統與應用體系,在多源制氫發電、綠色氫電儲輸及工業應用全鏈條理論與技術方面發揮國際引領作用,成為構建新型現代能源體系、保障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現任實驗室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教授擔任。http://mfpe.xjtu.edu.cn/index.htm
特種化學電源全國重點實驗室
特種化學電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航天江南集團(第十研究院)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2015年9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組建。2023年3月17日,科技部批復正式成立特種化學電源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南開大學、重慶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孫世剛院士,實驗室主任陳軍院士。特種化學電源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特種化學電源集成與重大工程應用,南開大學負責電化學反應機理解析與新體系開發,重慶大學負責電池關鍵材料設計與化工過程強化,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破解極端環境與力學條件下化學電源的能量高效轉化存儲等科學難題。https://www.sklacps.com/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為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凱先院士,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于1985年,是我國首批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中國高校建立最早的藥物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充分利用北京大學多學科、自由探索及特色化發展的綜合優勢,圍繞天然產物復雜成分成藥性的基礎科學問題和內源性物質發揮治療功能的仿生關鍵技術瓶頸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旨在探索未來可能成為治療藥物的源頭發現以及藥物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方向。http://sklnbd.bjmu.edu.cn/
藥物化學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獲得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首任實驗室主任為饒子和院士。2014年12月通過驗收,為依托南開大學的獨立科研實體。2023年與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和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等共建單位,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藥物化學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定位為基于化學生物學開展重大疾病新藥靶標的發現與確證,研發創新藥物的應用基礎類研究機構。學術委員會主任袁鈞瑛院士,實驗室主任陳佺教授。https://sklmcb.nankai.edu.cn/main.htm
多靶標天然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
多靶標天然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藥科大學創立于2011年,為中國藥科大學的獨立二級機構和科研實體。實驗室面向心腦血管、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重大慢病的防治需求,綜合藥學、中藥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優勢,重點開展多靶標藥物研發新理論及前沿技術研究,旨在研發真正符合慢性復雜性疾病治療需求的原創藥物。實驗室主任李萍。http://sklnm.cpu.edu.cn
原創新藥研究全國重點實驗室
原創新藥研究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在原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整合中國科學院受體結構與功能重點實驗室和上海藥物所的優勢隊伍,依托上海藥物所的優勢平臺支撐,優化調整定位和研究方向而組建。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之一,并于2023年3月15日獲科技部批準建設。實驗室聚焦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消化系統腫瘤、糖脂代謝紊亂、“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危及公共安全的新發突發病毒性傳染病,以“出原創候選新藥”為目標,圍繞原創技術與方法研究、原創靶標發現與確證和原創候選新藥研發三大研究方向,發展原創新技術與新方法,提高藥物靶標發現到確證效率,解決“藥物原創靶標匱乏和靶標確證效率低導致原創新藥創制難”的瓶頸問題,推動原創候選新藥研發。原創新藥研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高召兵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裴鋼院士。https://simm.cas.cn/web/jgsz/gjsbjyjzx/xyyj/
醫藥生物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南京大學,1989年在南京大學生物化學系的基礎上,經國家計委立項籌建,1995年建成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對外開放。 2023年,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重組,進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序列。醫藥生物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定位于醫藥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基于生物學、基礎醫學和藥學等一級學科的交叉,解析重大疾病的遺傳基礎及病理發展過程,闡明生物學基礎問題,發現藥物靶標,發展藥物的高效傳輸和實時檢測等關鍵技術,為新藥開發和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技術和模型資源等基礎支撐條件。實驗室主任譚仁祥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凱先院士。https://biopharm.nju.edu.cn/
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
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3月由科技部批準建設。實驗室是由河南師范大學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共同作為依托單位申報新建的河南省高校牽頭的第一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以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發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主線,聚焦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研發。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主任常俊標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大為院士。https://www.htu.edu.cn/sklad/
藥物成藥性評價與系統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
藥物成藥性評價與系統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原天津藥物研究院“釋藥技術與藥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釋藥技術與藥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 2010年12月由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立,是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CSSX)的掛靠單位,與國際藥代學會(ISSX)聯合設立辦公室,成為ISSX在全球的第一個國家級密切合作伙伴。實驗室以釋藥技術和藥代動力學研究為主線,從新藥 發現、劑型設計、釋藥技術、藥物動力學以及安全、有效的體內生物學效應等多領域開展研究工作。2023年4月,藥物成藥性評價與系統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由國家科技部獲批建設,5月15日,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及建設咨詢戰略研討會在津圓滿召開。藥物成藥性評價與系統轉化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曉良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蔣建東院士。
生物活性分子與成藥性優化全國重點實驗室
生物活性分子與成藥性優化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年9月在廣州啟動建設,該實驗室是暨南大學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生物活性分子與成藥性優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定位于應用基礎研究,面向國家原創新藥的重大需求,聚焦先導物成藥性優化等重大科技問題,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品種,支撐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生物活性分子與成藥性優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寶峰院士,實驗室主任葉文才教授。
大分子藥物與規模化制備全國重點實驗室
大分子藥物與規模化制備全國重點實驗室以“抗體藥物與靶向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由溫州醫科大學和上海張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牽頭建設,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恒潤達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大學、東富龍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單位產學研用共建,2023年3月正式批復啟動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上海張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郭亞軍受聘擔任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實驗室以突破抗體、重組蛋白等大分子藥物技術難題為核心目標,建立了從“理論創新-靶點發現-規模化制備-產業轉化”的全鏈條技術體系,建成支撐我國大分子藥物發展的高能級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平臺。
重大疾病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
2023年3月,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空軍軍醫大學、江西青峰藥業三方聯合共建的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批準建設。該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創新抗體藥物與分子醫藥開發。重大疾病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志南院士,執行主任李紅良教授,首席科學家楊寶峰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丁健院士。
克服遞藥屏障高端制劑全國重點實驗室
復旦大學與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克服遞藥屏障高端制劑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3月獲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克服遞藥屏障高端制劑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陸偉躍教授。
先進藥物遞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
先進藥物遞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由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合作共建。實驗室聚焦創制緩釋長效及智能控釋技術、靶向病灶及特定器官的藥物遞送技術、核酸藥物高效遞送系統等醫藥創新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與超越,真正實現若干藥物遞釋系統顛覆式及前沿引領性技術的革新。先進藥物遞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顧臻教授。
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
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貴州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在綠色農藥與農業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3個農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農藥與農業生物工程重點實驗、農藥與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的基礎上優化組建而成,已于2022年11月經科技部批準建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教授任實驗室主任。
(整理完善中)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