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創業、創新,從零做起,摸著石頭過河,問頂全國最前沿……把這些關鍵詞與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建國干事創業的經歷聯系起來,再恰當不過了。
他從創建中試基地開始,走過了創業之初的千頭萬緒,度過了創業過程的艱難險阻,“中試”培育成了當地新興產業,中試基地發展成為遼寧省示范基地,走出了因地質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盤錦模式,為盤錦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國之需,我之責。”2017年,受命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籌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張建國欣然離開工作和居住地大連來到陌生的盤錦。此前,張建國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完成碩士和博士學業,并留下來工作,在科研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張建國說:“這是光榮的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沒想到這一干就是7年。7年里,他為了發展中試產業,為了科研成果產業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一年365天,他320天都在盤錦,把時間都給了中試事業,一直到把盤錦中試產業基地推到全國最前沿。
“中試這個領域從全國來看,還是空白,是短板,需要從零探索,沒有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有一個情懷的人來勇挑重擔。”張建國正是這樣一個人。
春季是施工黃金季節。遼寧盤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新材料生產項目的施工現場,塔吊、挖掘機等機械輪番作業,近百名施工人員在各個作業面忙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期建設年產5萬噸甲基丙烯酸甲酯及4萬噸正丙醇預計今年10月就要投產了。”公司董事長于春健高興地說,“如果不經過中試,這項突破‘卡脖子’的新型科技成果不可能這么快落地建設。”
說起三力中科,不得不說起項目的中試之初,恰好是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剛剛成立,一切都充滿希望,一切也都充滿未知。那是2019年,張建國清晰地記得,他牽頭引進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試項目,這項技術由大連化物所黃家輝研究員團隊研發小試,計劃完成千噸級中試試驗后由盤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些公司進行產業化。
由于公司剛剛組建,團隊人手不足,了解熟悉化工中試項目如何實施的專業人才更是緊缺。遇到技術難點,張建國就多方面發動專家力量,確保項目不因為技術問題而耽誤進程。
從項目手續辦理到現場施工一線,張建國帶領團隊一一對接行政審批部門,了解立項、環評、安評流程與要件,按照產業化標準嚴格準備相關材料。項目獲批后,從基礎建設到設備安裝,他每天早早來到建設現場了解施工進展,協調解決施工問題,督促項目順利建成。“遇到技術難題不可怕,這是我們的強項。”張建國說,“難的是時間緊、人手少、任務重而帶來的壓力。”
然而恰恰是這種壓力轉化為內驅力,推動著項目中試不斷取得新進展。到目前為止,包括三力中科在內已有6個項目已經完成中試并產業化,另外5個項目正在中試。
張建國帶領團隊推動中試能力建設不斷開花結果,同時也借勢中試基地平臺,不斷推廣先進科研成果。
2020年,大連化物所王勝研究員開發的有機揮發物處理技術在化工行業有機氣體處理上有明顯效果。但當時在省內沒有找到合適的能掛側線的企業。張建國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積極為專家尋找合適合作單位,聯系盤錦石化龍頭企業,經過多次對接交流,這后這項技術被盤錦浩業化工看好,并成功實現側線試驗,后來,張建國還把這項技術在遼河油田、盤錦精細化工產業開發區等多家單位進行推廣,最后王勝研究員團隊這項技術獲得2020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幾年來,張建國累計邀請大連化物所、過程工程所、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院所專家400余人次與盤錦市政府相關部門、國有企業及60余家民營企業進行對接,到推進干氣制乙苯、VOCs、寡糖制劑、微反應器等多項技術轉化工作,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路上,張建國團隊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更離不開精神傳承。在日常工作中,張建國經常跟他的團隊講,“青年人一定集成發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科學家精神。遇到同事出錯的情況,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始終保‘嚴謹治學、注重細節、團結協作’的工作態度和方法”。他安排每人負責一類前沿科技方向,進行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匹配及發布,做到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他還聯合盤錦市企事業單位,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研究生實訓基地、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青年人才提供上升通道。
做好帶頭人,才能培養年輕人。張建國始終保持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和敢為人先的做事風格,為公司團隊樹立了好榜樣。同時將公司團隊的其他年輕人都當做學生一樣教育、培養,從指導在讀博士完成畢業論文,到積極參與遼寧省技術經紀人培訓,將工作實際中總結出的成果轉化經驗傳遞給更多年輕人。“科技創新需要一代人接著一代人一直干下去。”張建國說。據了解,公司成立后,先后有4人獲選“兩代表一委員”,其中省級人大代表1名,市黨代表2名,市政協委員1名,區政協委員1名。
回首來時路,張建國主持參與多個研發、中試和產業化項目,包括年產300噸煤層氣脫氧催化生產線項目、年產500立脫硝規整催化劑項目、甲基丙烯醛一步氧化酯化制MMA新技術中試項目,主持建設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直到獲評“省級中試基地”“遼寧省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2022年獲“盤錦市五一勞動獎章”“盤錦英才計劃-產業領軍人才”。他說,榮譽是對付出的最好褒獎,但不是科研的最終追求。
“我們要打造立足盤錦、面向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的公共精細化工中試基地,不斷推進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加速精細化工技術落地產業化。”張建國說,“我們一直在路上。”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