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正文
在過去的十年里,光氧化還原催化已成為使用各種光催化劑(PC)和氮親核試劑對芳香族底物進行C?H胺化的一種強大方法(Figure 1A)。通常,此類反應通過一種機理進行,涉及(i)PC的激發生成PC*;(ii)PC*和芳烴底物之間的單電子轉移(SET)生成芳基自由基陽離子I;(iii)氮親核試劑捕獲I以及(iv)氧化形成芳基胺產物。然而,此類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PC的合成常使用昂貴的試劑或者多步合成、底物僅限于富電子芳烴等。最近,化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活性較低芳烴(如甲苯和苯)的胺化反應研究。通過使用吸收可見光的基態氧化劑或通過利用替代途徑實現,如連續光誘導電子轉移(conPET)(Figure 1B)或電光催化(Figure 1C)。然而,現有的方法仍然需要預組裝催化劑,并且它們通常需要大量過量的芳烴底物來提供合成有用的收率。近日,美國密歇根大學Melanie S. Sanford課題組報道了一種互補的方法,該方法利用原位生成的PCs來實現可見光光催化C(sp2)?H胺化反應(Figure 1D)。這些催化劑可以在C?H胺化反應條件下,通過簡單地將Lewis酸(如Sc(OTf)3或Al(OTf)3)和吖啶衍生物組合來組裝。化學加——科學家創業合伙人,歡迎下載化學加APP關注。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2004年,Fukuzumi課題組(J. Am. Chem. Soc. 2004, 126, 7585.)報道了一種在Sc(OTf)3存在下吖啶的光誘導電子轉移反應。該研究結果表明,加入0.5當量的Sc(OTf)3會產生具有單線態激發態的2:1配合物(A),該配合物A可被二甲苯、甲苯和苯淬滅(Figure 2)。Melanie S. Sanford課題組認為,吖啶和Sc(OTf)3的組合可以作為芳烴進行C?H胺化的有效PC,涉及形成芳基陽離子中間體I的過程。然而,該體系也存在一個關鍵性的挑戰,即Lewis堿性胺親核試劑也可以與Sc(OTf)3競爭性結合,從而破壞PC A的原位形成。因此,作者在加入2當量的各種氮親核試劑后,對A在MeCN中的溶液外觀進行了比較(Figure 3a)。其中,對于pKaH低于吖啶的親核試劑(如吡唑、三唑和吡啶衍生物),顏色未發生變化。對于pKaH高于吖啶的親核試劑(如咪唑、1或2°胺),顏色褪去。其次,通過A在2當量氮親核試劑存在下的紫外-可見光譜的研究結果,進一步為選擇有效的氮親核試劑進行A催化的C?H胺化提供了指導(Figure 3b)。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其次,作者以聯苯與吡唑(5.0 equiv)作為模型底物,進行了相關反應條件的篩選(Table 1)。當以吖啶(10 mol %)作為催化劑,Sc(OTf)3(5 mol %)作為Lewis酸,440 nm Kessil LEDs作為光源,在DCE溶劑中氧氣氛圍下室溫反應24 h,可以97%的收率得到產物1。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獲得上述最佳反應條件后,作者對氮親核試劑底物范圍進行了擴展(Scheme 1)。吡唑、三唑和吡啶衍生物,均可順利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1-10,收率為39-87%,區域選擇性為2:1->20:1。然而,咪唑(IM)未能有效的進行反應。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緊接著,作者對芳烴的底物范圍進行了擴展(Scheme 2)。富電子(雜)芳烴,均可順利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11-16,收率為51-82%。其中,產物11和12的
區域選擇性分別為4.5:1和7:1。一系列烷基取代的芳烴(17?20)與含有吸電子基的苯甲醚衍生物(23?25),可以52-82%的收率得到相應的產物。含有酰胺(21)、三氟甲磺酸酯(22)、乙酸酯(26)、內酯(27)和質子化胺(31)官能團的底物,均與體系兼容,收率為35-83%。同時,該策略還可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分子的后期修飾,獲得相應的產物28-31,收率為31-67%。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同時,作者將氮親核試劑用量降低至1當量,并使用過量的芳烴,對反應進行了研究(Scheme 3)。含有各種吸電子基團的吡唑衍生物及其無取代的吡唑,均可順利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32-39,收率為31-80%。尿素和氨基甲酸叔丁酯,也是有效的親核試劑,可分別以41%和31%的收率得到相應的產物40和41。3-硝基吡啶也以56%的收率得到相應的產物42。其次,含有吸電子氯、溴和三氟甲氧基取代基的芳烴,也可與4-氰基吡唑順利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43-47,收率為53-62%。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隨后,作者對不同Lewis酸和吖啶衍生物對苯C?H胺化反應進行了篩選(Scheme 4)。首先,利用不同的Lewis酸和吖啶衍生物,對苯(過量)與三種氮親核試劑(1H-吡唑-4-碳腈、氨基甲酸叔丁酯和3-硝基吡啶)的光催化反應研究結果表明,(1)在改變Lewis酸、吖啶和胺親核試劑時,收率變化很大,突出了組合篩選方法的價值;(2)衍生自Sc(OTf)3、Al(OTf)3和 Zn(OTf)2的基于Acr的PCs,獲得與所有三種親核試劑相當的收率;(3)Acr-Cl和Acr-Py+的收率與使用1H-吡唑-4-碳腈和3-硝基吡啶的Acr的收率相似,但使用氨基甲酸叔丁酯的收率明顯較低。其次,通過三種不同的Lewis酸(Sc(OTf)3、Al(OTf)3和 Zn(OTf)2)和吖啶衍生物(Acr、Acr-Cl和 Acr-Py+)對3-硝基吡啶(5.0 equiv)與苯(1.0 equiv)的胺化反應研究表明,第一代Acr/Sc(OTf)3催化劑,以較低的收率(4%)獲得產物42。然而,當改變Lewis酸(Al(OTf)3)或吖啶配體(Acr-Py+)時,收率增加到55%(Scheme 4B)。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最后,通過原位PCs(A?C)的實驗測定E*red結果表明,缺電子吖啶導致原位PCs比A更具氧化性(Figure 4)。然而,有趣的是,催化劑B的有效性表明,這不是影響苯C?H吡啶化性能的唯一參數。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