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噻唑和異噻唑類化合物是是藥物和農用化學品中的重要結構骨架。此類化合物的合成通常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設計和開發的。然而在有些時候,由于缺乏針對特定目標的可靠合成方法,使得合成過程具有很大的困難,甚至會阻礙特定化合物的進一步研究。最近,德國亞琛工業大學Alessandro Ruffoni和Daniele Leonori課題組聯合報道了在光照射下,噻唑、異噻唑、苯并[d]異噻唑、吲唑、吡唑和異噁唑等一系列唑類化合物通過對π, π*單線態軌道的填充,并經歷了一系列的結構重排,從而實現了環系及取代基的整體重構(Fig. 1)。
(圖片來源:Nature)
首先,作者專注于單取代噻唑/異噻唑的結構重排,并評估了具有六個含苯基衍生物11-16的反應性(Fig. 2a)。通過對光化學穩定性的初步研究,作者確定了C4-苯基噻唑12和C3-苯基異噻唑14在室溫光照(λ = 310 nm,16小時)下在幾種溶劑中基本穩定。接下來,作者探索其它衍生物轉化為12和/或14的合成方法。通過一系列的探索,作者發現電子效應對轉化的定向性影響很小,這由將11-16的p-OMe和p-CF3衍生物置于類似的反應條件中的結果得到證明。
隨后,作者通過計算對11?12與11?14的轉化進行研究,初步了解了重排過程的定向性(Fig. 2b)。在光照下,11填充了其處于π,π*構型的單線態激發態。以上確定了S1/S0錐形交叉是無障礙的,并導致Dewar中間體B1的形成。雖然此物種可以轉化為11,但通過“硫原子行走”到B2的能壘更低。這個共價鍵互變異構體在熱力學上更加穩定,并且可以通過電環裂合環得到12。作者基于其光穩定性的觀察得出,其光激發應該在熱弛豫后形成而不是形成B2后進行的。確實,其對應的S1/S0錐形交叉點在幾何上與11的錐形交叉點有很大不同,并且與基態12非常相似。作者認為這可能是控制排列定向性的關鍵因素。此外,作者還考慮了從B2進行進一步的“硫原子行走”,因為這可能會導致14的B3的形成。通過分析作者得出通過B2形成12在熱力學上是可行的。然而,由于B2?B3的轉化也是一個可以達到的能壘,作者提出溶劑效應足以干擾整個體系,從而在特定條件下形成14。
(圖片來源:Nature)
為了繼續探索這種重排方法的反應性,作者在對一系列連有Ph、Me和H取代基的噻唑/異噻唑衍生物進行了探索(Fig. 3a)。一般來說,底物遵循了在六個Ph取代的衍生物11-16中得出的反應性趨勢。因此,C2-Ph-噻唑類化合物21和22分別轉化為28(途徑a)或23(途徑b)以及24(途徑d)或27(途徑c),產率中等。有趣的是,盡管22的重構需要添加Et3N,但作者偶然發現N,N'-二甲基硫脲(DMT)有助于改善21的反應產率。C5-Ph-噻唑類化合物25在MeOH中照射后選擇性的得到了異噻唑29(途徑f)或210(途徑e),這主要是由于Et3N的存在。異構體26只能轉化為29(途徑g),這種重構過程的產率較高。最后,C4-Ph-異噻唑類化合物210可以得到噻唑24(途徑h),而C5-異噻唑類化合物211和212被選擇性地轉化為23(途徑j)或28(途徑i)以及29(途徑k)或27(途徑l)。
接下來,作者評估了吸電子的酯基官能團的影響(Fig. 3b)。隨后由于缺乏合成方法,無法完成合成出所有的苯基和酯二取代衍生物。但通過排列化學,可以方便地得到異噻唑37,并進一步證明其與噻唑33一樣具有光穩定性。因此,在作者鑒定的六種可能的噻唑衍生物中,作者發現31、32和34均具有反應性。此外,三氟甲基同樣可以兼容。總的來說,作者通過對這三類底物(11-16;21-212;31-37)的評估為實驗提供了指導。
(圖片來源:Nature)
接下來,作者應用此策略實現了含有三個不同取代基的噻唑121-171的轉化,分別以26-82%的產率得到相應的重排產物122-172,以及以35-68%的產率得到異噻唑產物123-173(Fig. 4a)。此外,此策略還可以擴展到雙環噻唑,以30-67%的產率得到相應的異噻唑產物182-232(Fig. 4b)。值得注意的是,此策略還可以拓展到其它的唑類化合物,包括苯并[d]異噻唑、吲唑、吡唑和異噁唑均可順利參與反應,得到相應的產物242-292(Fig. 4c)。
(圖片來源:Nature)
為了進一步證明此轉化的實用性,作者探索了生物活性分子在此轉化中的兼容性(Fig. 5)。實驗結果表明,包括吲哚天然產物camalexin (301),抗糖尿病試劑azoramide (311),Venglustat (331),VHL 配體 (341),Febuxostat (351),fentiazac (361), Aztreonam (371),abafungin (381),lurasidone (391)在內的復雜生物活性分子均可順利參與轉化,以22-90%的產率得到相應的產物302-392,303-323,353,由此證明了此策略的實用性。
(圖片來源:Nature)
總結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