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蘭州大學王東升課題組Anal. Chim. Acta:創(chuàng)新FRET傳感器檢測A型肉毒毒素
來源:蘭州大學 2024-12-30
導讀:A型肉毒毒素(BoNT/A)是目前已知最強效的神經毒素,且在醫(yī)藥和醫(yī)美領域應用廣泛,因此研發(fā)BoNT/A的生物活性檢測方法對其中毒診斷和生產中的效價測定意義重大。然而,傳統檢測方法,如小鼠生物檢測法(MBA),雖然被認為是“金標準”,但其周期長、成本高、操作復雜且依賴動物實驗,難以滿足現代工業(yè)的快速生產需求。近期,蘭州大學王東升教授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基于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的創(chuàng)新性傳感器體系,為BoNT/A的檢測提供了全新的技術解決方案。研究團隊優(yōu)化了FRET熒光對的設計,成功克服了傳統體系中光譜重疊、信號不穩(wěn)定等技術瓶頸,通過更優(yōu)的光譜分離和高效能量轉移,顯著提升了檢測性能。為肉毒毒素檢測提供了靈敏、快速、無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該工作以“EGFP/RFP-based FRET Sensors for Botulinum Neurotoxin A Biological Activity Detection and Methodological Validation”發(fā)表在國際分析化學Top期刊《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Analytica Chimica Acta》是以分析化學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頂尖期刊,專注于分析化學領域的重要課題和前沿進展。
論文通訊單位:蘭州大學藥學院、蘭州大學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論文合作單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蘭州生物-蘭州大學神經疾病藥物聯合創(chuàng)新中心 https://doi.org/10.1016/j.aca.2024.343546圖1 基于FRET的生物傳感器進行BoNT/A的活性檢測。通過BoNT/A的底物SNAP25將EGFP和RFP連接起來,在BoNT/A發(fā)揮活性作用時,FRET現象減弱或消失,以此測定BoNT/A的活性。研究團隊采用EGFP和DsRED熒光對,構建了基于FRET的分子傳感器EGFP-SNAP25-DsRED,專用于檢測肉毒毒素(BoNT/A)的內切酶活性。當BoNT/A切割SNAP-25連接蛋白后,熒光供體與受體的距離發(fā)生變化,導致FRET信號顯著降低或消失,從而實現對毒素活性的快速檢測。實驗表明,該分子傳感器在毒素濃度范圍從7.8 U到125 U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響應,靈敏度可達4 U。同時,該研究通過優(yōu)化緩沖液、溫度及反應時間,確保了檢測過程的高精確性與重復性(圖2)。 圖2 基于FRET的分子傳感器BoNT/A活性檢測驗證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進一步開發(fā)了基于FRET的細胞傳感器。通過在神經母細胞瘤細胞(Neuro-2a)中穩(wěn)定表達EGFP-SNAP25-tDimer2,采用共聚焦成像技術,實現了對BoNT/A中毒全過程的監(jiān)測。該體系靈敏度可達100 pM,并能夠量化從3.125 nM到50 nM的毒素濃度變化,特異性強。圖3 基于FRET的細胞傳感器BoNT/A活性檢測驗證
該研究團隊開發(fā)的雙層次的FRET檢測體系具有多方面的應用潛力,一方面,分子傳感器為快速篩查食品、環(huán)境樣本中的肉毒毒素污染提供了高效工具;另一方面,細胞傳感器能夠為工業(yè)生產中毒素活性檢測和解毒劑研發(fā)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該研究提供了快速、無動物實驗的肉毒毒素檢測替代方案,尤其在檢測效率、操作簡便性及結果穩(wěn)定性方面表現出顯著優(yōu)勢,為肉毒毒素檢測開辟了新的方向。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優(yōu)化,這一體系有望推廣至更多毒素檢測和生物功能研究中,為公共衛(wèi)生、食品安全和工業(yè)生產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