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的核酸藥物主要是寡核苷酸藥物和mRNA藥物,作為生物醫藥投資的重點、醫藥企業研發的熱點,核酸藥物正在逐步破除壁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市場。在這段路上,無疑會遍布荊棘,是工藝開發的難題、是作用機理的探索、是遞送系統的限制、是藥物安全性的質疑等,這些荊棘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共鑄利劍去斬除。因此,全產業鏈的交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本著這個初衷,觸界生物籌劃了此次核酸藥物開發大會,誠邀上下游同仁共同探討核酸藥物新發展。
由觸界生物主辦的第五屆核酸藥物開發大會(RNA 2025)將于2025年3月6-7號在蘇州陽光城希爾頓酒店舉辦,誠摯地期待各界同仁的關注和到來,用交流搭建起合作的橋梁!明年3月,讓我們赴約蘇州,不見不散!
甘祖寶,化學副總裁,中美瑞康
個人簡介:甘祖寶博士,擁有核酸化學結構修飾、核酸遞送系統開發、有機合成、核酸合成、DNA編碼化合物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于2021年加入中美瑞康,領導藥物化學和小核酸遞送技術方面的創新和技術平臺建設,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甘博士在四川大學獲得藥物化學博士學位,之后加入成都先導任高級研發員,從事DNA編碼化合物庫研發工作,隨后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James Dahlman教授實驗室完成博士后訓練,負責核酸遞送系統-DNA編碼的納米脂質體庫的研發工作。甘博士已發表16篇SCI學術論文、擁有7項專利,入選江蘇省“雙創團隊”和江蘇省“雙創人才”。
吳諸麗,全球研發中心高級副總裁和首席醫學官(腫瘤)& 合伙人,復星醫藥
個人簡介:
- 2001.9-2009.9 北京大學 臨床腫瘤學
- 2009.9-2011.9 北京兒童醫院 臨床醫生
- 2011.9-2018.9 先后在拜耳,楊森和羅氏從事臨床研發工作
- 2018.9-: 復星醫藥全球研發中心 高級副總裁和首席醫學官(腫瘤),復星醫藥合伙人
在癌癥、免疫、單克隆抗體、ADC、雙抗、小分子藥物、疫苗的新藥研發和臨床研究等方面有著超過10年的經驗。并先后在拜耳、楊森、羅氏等跨國醫藥公司擔任臨床研發的相關職務,負責多個重要的全球或亞太區或中國區腫瘤臨床試驗,參與多個新藥的注冊申請,在公司產品管線搭建,產品開發策略,臨床試驗設計,臨床數據分析和研發產品獲益/風險的評估上具有較深的知識基礎和實戰經驗
黃淵余,創始人,炫景生物
個人簡介:黃淵余,博士,教授;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北京和蘇州多項領軍人才、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專注核酸制藥領域16年,曾在頭部小核酸制藥公司任職多年,領導系列技術平臺建立和管線研發,其中4個藥物已進入臨床I-II研究,技術平臺成為MNC重磅合作的核心內容。在Nat Rev Bioeng、Sci Adv等發表論文120余篇,申請專利約50件。炫景生物專注于小核酸藥物研發和產業化,已建立系列核心技術平臺,在靶點和適應癥上擁有深刻差異化考量,肝靶向管線即將進入臨床研究,并將快速推進非肝組織的系列小核酸藥物開發。
趙成江,聯合創始人 & 核酸藥物研究院院長,佑嘉(杭州)生物
個人簡介:中國科學院神經所博士,擁有十余年生物制藥研發經驗,在小核酸藥物、基因編輯、異種移植研究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目前,趙博士負責制定戰略規劃,領導項目立項和關鍵技術研發,拓展科研合作,構建跨學科團隊,保護知識產權,并促進公眾對核酸藥物的理解,以推動核酸藥物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何瓊爾,研發副總裁,維亞臻
個人簡介:何瓊爾博士在學術界、跨國公司、政府組織和全球領先的 CRO 領域擁有超過 15 年的藥物研發經驗。她曾在藥明康德建立并領導跨團隊的寡核苷酸治療平臺。此外,她曾擔任英國國際貿易部中國制藥部負責人,管理著 50 多家英國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并領導了數十項更廣泛的交易。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神經科學家,Qionger He博士在神經變性和神經發育障礙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她曾在葛蘭素史克 (GSK) 神經退行性疾病部門擔任高級科學家,在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擔任研究助理教授,并且在芝加哥大學完成博士后。
黃毅,創新藥事業部總經理,國為醫藥
個人簡介:黃毅任職于成都國為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創新藥事業部總經理, 18年藥物研發經驗,負責多肽藥物創新制劑及小核酸創新藥物的開發及技術平臺的搭建。成功實現多個仿制藥品的開發及上市銷售,帶領團隊獲得24張藥品上市批件,其中4個為國內首仿上市,7個產品納入國家集采;牽頭7項創新藥項目的研發;2個產品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立項,擁有近40項發明專利。
張衛國,VP,仁景生物
個人簡介:
?20+年分子細胞生物學、表觀遺傳學、基因組學、分子免疫學和腫瘤學經驗
?發現了重要表觀遺傳調控機理,腫瘤精準治療生物標志物和潛在新靶點
?負責仁景管線拓展以及平臺技術創新
?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tenure-track PI
?曾任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愛荷華州立大學分子遺傳學博士
費才溢,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澄實生物
個人簡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畢業,師從劉海燕教授,在分子動力學模擬、高通量測序以及人工智能領域有多年科研經驗,成功開發了多個臨床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平臺,在science advance、npj vaccines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并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授權。作為澄實生物聯合創始人,負責mRNA藥物上游靶點的鑒定、優化及臨床研究。帶領團隊開發了系統性鑒定跨物種鑒定細胞免疫表位、體液免疫抗原設計和mRNA序列優化的平臺。
程熙文,核酸藥物研發平臺總經理,倍特藥業
楊憲斌,大中華區CSO & 蘇州總經理,原圣諾醫藥
個人簡介:楊憲斌博士從事核酸創新藥物研發工作30多年,原圣諾醫藥大中華區CSO和圣諾醫藥中國總部蘇州總經理。他曾參與創建兩家開發核酸藥品的美國生物科技公司,擔任過多家國際科技公司的顧問,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項目組的評審專家,八家國際期刊的審稿人,2008-2018年被美國和國內雙一流大學聘為兼職教授。楊博士作為創新藥項目研發總負責人(PI),在過去18年期間作為PI承擔著多項國家核酸藥研發項目。
阮寶陽,資深研究員,怡道生物
個人簡介:阮寶陽博士,公司mRNA疫苗平臺負責人,資深研究員,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博士畢業于揚州大學預防獸醫學專業,負責怡道公司mRNA疫苗管線創新疫苗的研發。有多年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經驗,參與過PRV減毒疫苗的開發和評價。領導完成了多項mRNA產品的早期開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時負責公司in vivo 免疫評價工作,包括in vitro檢測方法開發,抗體及假病毒制備及分析方法開發和相關藥效評價動物實驗。他為公司多項包括預防性或治療性疫苗產品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期間參與發表20多篇中英文論文,7項專利申請,還擔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病毒學專欄審稿人。
趙春林,創始人,安龍生物
個人簡介:趙春林博士,安龍生物創始人,安龍基金創始合伙人,為清華大學生物系首屆畢業生,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和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任美國輝瑞制藥資深經理,國科嘉和及康橋資本董事總經理,擁有三十多年生命科學及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業和投資經驗,投資過信達生物,貝瑞合康,天鏡生物,歌禮藥業,萊凱醫藥,康乃德及國科恒泰等杰出企業。趙春林博士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醫學院及藥學院首屆校友會主席,為百華協會資深會員。 安龍基金是一只專注于國內早期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領域的基金,投資領域橫跨生命科學,醫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及相關領域。 安龍生物是國內基因治療及核酸藥物領先企業,專注基因新技術及國內大市場產品的新藥研發,眼科基因治療產品已進入臨床。 專業之外,趙春林博士喜歡足球,滑雪,曾做過DJ,擁有三個漂亮可愛的女兒。
劉楠,總經理&CEO,時安生物
個人簡介:劉楠博士在德國弗萊堡大學取得藥學博士學位,具有10 余年核酸遞送研究經驗和7 年以上著名小核酸藥物企業的創新藥研發經驗,在核酸遞送技術研發、靶點立項、序列發現及生物評估等領域有扎實的研究基礎和豐富的產業開發經驗。曾組建過多個核酸藥物開發團隊,成功開發了全流程的核酸藥物技術平臺,曾主導的管線產品已有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作為聯合創始人于2022 年創立了蘇州時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從事小核酸創新藥的開發。被評為蘇州工業園區創業領軍人才、蘇州市姑蘇領軍人才、入選江蘇省雙創計劃。
王升,蘇州生物分析實驗室質譜平臺負責人,PPD
個人簡介:在質譜生物分析領域有超過9年的行業經驗涵蓋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及生物標志物分析領域帶領團隊開發,轉移和驗證用于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及生物標志物(包括肽,蛋白質,融合肽,融合蛋白,單克隆抗體,ADC和寡核苷酸)的LC-MS/MS和 Hybrid LBA LC-MS/MS 生物分析方法支持臨床前和臨床 PK/PD 等研究中生物樣本的檢測,并熟悉生物樣本分析涉及的國內外法規要求。尤其針對Hybrid LBA LC-MS/MS 和IPLC-/MS/MS 生物分析方法在臨床樣本檢測方面的應用方面,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
王海盛,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思合基因
個人簡介:北京大學藥化博士,美國UMSL和Auburn大學博士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曾在保諾科技、百濟神州、揚子江藥業、哈藥集團擔任研發高管,曾創立專注研發咨詢的藥酚享智庫;20余年新藥研發經驗,熟悉新藥研發法規及企業管理工作。
陳盛培,創始人&CEO,硬核酸生物
個人簡介:深圳市硬核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復合型人才,在生物信息學、醫學工程學、量子力學、藥物開發等方面具有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東南大學-華大基因創新班聯合培養生物醫學工程碩士,曾任職多家中美高科技公司擔任技術骨干和管理者,包括生物信息云計算公司Seven Bridges Genomics云平臺架構師,半導體測序儀公司安序源(AxBio)的IT/SW/Data負責人,隱私安全計算平臺翼方健數(BaseBit.ai)的生物信息總監,及華大基因集團的無創產前檢測(NIFTY)生物信息研發負責人和Complete Genomics平臺技術(華大智造前身)并購轉移方案及操作執行負責人。發表SCI論文20余篇,專利授權50余件。
李文全,副總裁,瑞孚醫藥
個人簡介: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畢業,上海藥物所博士后。25年醫藥研發管理經驗,領導了4個I類新藥臨床及醫學工 作,主持2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1項省級轉化項目。前華南新藥創制中心副主任,前艾迪藥業醫學負責人。
聶玉春,生物副總裁,柯君醫藥
個人簡介:200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獲博士學位;先后供職于哥倫比亞大學、MSKCC等研究機構;以及羅氏、強生、Assembly Biosciences、Aligos Therapeutics等多家國際制藥公司;深耕小核酸藥物領域近10年,曾領導完成多個RNAi領域的核酸藥物臨床前開發,對病毒學、心血管、腫瘤等的核酸藥物開發具有豐富的經驗。
康新江,聯合創始人,百脈得生物
個人簡介:康新江研究員,PhD ,碩士生導師,神經分泌與疾病研究實驗室主任。201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神經生物物理分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評審專家。從事心臟和大腦神經分泌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等研究。迄今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多篇刊于Nature(已接收)、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
劉密,首席科學家,達爾文細胞生物
個人簡介:蘇州大學藥學院藥劑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藥學院碩士,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ETH Zürich)藥劑系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免疫系博士后,主要從事預防性和治療性癌癥疫苗、T細胞治療和檢測的研究。曾兩次獲得哈佛大學醫學院Mary K. Iacocca Fellowship,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等國際一流雜志發表論文多篇,作為第一發明人已申請癌癥疫苗、T細胞檢測和治療等60多項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內發明專利,其中已獲授權18項。
喻學亮,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星銳醫藥
個人簡介:喻學亮,星銳醫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負責公司遞送以及化學部門。主要從事非肝靶向的脂質體(LNP)/聚合物納米材料的核酸遞送技術的研究。本科畢業于天津大學,美國西南醫學中心有機化學博士,曾在西南醫學癌癥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發表論文/專利20余篇。具有多年的有機全合成,脂質合成以及LNP的靶向設計經驗。獲得江蘇省雙創博士,蘇州市姑蘇領軍人才,蘇州工業園區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
楊光,腫瘤疫苗研發負責人,上海安奕康(成都邁科康)
個人簡介:東北師范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曾在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光敏劑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現在上海安奕康主要負責治療性腫瘤疫苗的開發。
王友如,CSO,君健生物
個人簡介: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博士,新型疫苗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背景,長期從事病毒疫苗研究,開展疫苗的靶基因篩選、分子設計、人源化表達、純化、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研究,擅長 mRNA 疫苗的分子設計、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目前任職于寧波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擔任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mRNA疫苗的分子設計、合成到制劑、藥效等多領域的研發工作。
吳敏,核酸藥物中心主任,國科溫州研究院
個人簡介:吳敏教授畢業于英國利茲大學,遺傳學與生物化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美國終身正教授,系研究生部主任。現任國科溫州研究院特聘教授,核酸研究新藥開發中心主任,國家長江講席教授。在呼吸道感染,慢性疾病,和慢性機制研究方面做出了國際領先,突破性的原創性研究。以通訊和共同作者身份在Nat Microbiol, Nat Nommun,Nature,PNAS, Cell Host Microbe, Cell Res, Sci Signal等雜志發表240余篇論文和綜述。十多個雜志主編,副主編和編委。獲得多項美國NIH R01和AHA等學會科學生涯基金資助。是國家自然基金二審和重點項目評審,美國NIH,DoD,AHA和多個國家基金(UK,Germany)評審專家。擔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和科技部青年千人評審。
劉林,ChAdv RSV疫苗項目負責人,怡道生物
石毅,CEO,德普世生物
個人簡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受訓于加拿大Alberta大學計算科學系AICM研究小組(alphaGO搖籃),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計算生物學;博士后受訓于美國南加州大學分子與計算生物學中心。深耕于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交叉領域十余年發表論文8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人工智能專項等,上海浦江學者、上海交大晨星學者、莙政導師。
陳爭菊,CEO,北京百替生物
個人簡介:北京百替生物CEO 普略醫學轉化研究院納米載體核酸藥物研究和研發方向研究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后,中博聯特聘專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科研經歷,在高水平上雜志發表了10多篇學術成果。帶領公司團隊開展了大量的核酸藥物的研發和轉化工作,是多個醫學專家團隊長期研究合作顧問;擁有上百項國家級重大項目、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立項和結項經驗,參與了多個國家級核酸藥物研發項目,推動公司核酸藥物研發的持續創新發展。
周國慶,CEO,榮瑞醫藥
個人簡介:
周國慶(George Zhou), Ph.D. 上海榮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hairman & CEO。
22年新藥研發和投資的豐富經驗;成功地創立和管理過3家新藥開發和制藥公司,并擔任CEO 、董事長和CSO;主持投資或并購過中國和美國20多家新藥開發和制藥企業, 其中5家上市公司。
王亞寧,首席科學顧問,擎科生物
個人簡介:王亞寧博士現任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顧問,為小核酸藥物合規化,系統化提供咨詢服務。2021年之前擔任美國FDA臨床定量藥理審評部部長,負責所有疾病領域的定量藥理學審評,研究項目和政策制定。該部門是FDA唯一覆蓋所有疾病領域的審評部。他于2003年加入FDA之前在佛羅里達大學獲得藥學博士和統計學碩士雙學位。1999年獲得生物化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北京大學藥學學士。發表了120余篇論文,在各種國內和國際會議上發表400多次報告。目前擔任北京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客座教授。2023年榮獲美國華盛頓特區健康領域杰出領導人稱號。王博士作為監管專家和資深顧問為中國藥監局,中國科技部,上海自貿區基金,上海藥學會藥物臨床研究專委會,以及多家華爾街投資機構和銀行提供新藥研發和上市咨詢。
徐軍,創始人& CEO,竣蒞醫藥
個人簡介:畢業于蘇州大學醫學院(77-82)、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免疫學碩士,1984-87)。前后在南京大學醫學院任教(1987-91)、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1991-94)、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進修(Postdoc, 1994-98),從事腫瘤遺傳學以及PRL信號傳導通路機理研究。1998年后進入美國制藥工業, 在基因治療和小干擾核酸藥物研發方面經驗豐富。2008年成為蘇州圣諾公司共同創始人,2014-22任公司總經理,負責公司新藥創制日常管理,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中國首例1.1類小干擾核酸新藥申請。2022.09創立竣蒞醫藥。
演講嘉賓
相關公司介紹
安龍生物:
安龍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基因治療公司,由趙春林博士創立,總部位于中國。該公司專注于為罕見病患者研發和上市靶向治療藥物,致力于提供可及性、可負擔性和創新性的治療選項。安龍生物的產品線主要包括針對眼科疾病的AAV(腺相關病毒)產品,以及具有強大治療潛力的小核酸藥物。公司擁有先進的GMP設施,能夠生產高質量的病毒載體,并符合FDA和CFDA的法規要求。此外,安龍生物還積極參與國內外的科研合作和市場擴展,以推動基因治療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竣蒞醫藥:
竣蒞醫藥成立于2022年9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專注于小干擾RNA藥物開發。竣蒞醫藥將與臨床KOLs密切合作,以治療炎癥性疾病和退行性代謝病為突破口,堅持開發差異化臨床產品。
竣蒞醫藥借鑒Alnylam的成功經驗,以自主創新的自我轉運小核酸藥物技術為藥物開發的技術平臺,申請的兩項關鍵平臺技術的知識產權,解決小干擾核酸藥物開發的兩個關鍵瓶頸難點,脫靶效應和體內肝外遞送,改進小核酸藥物的成藥性。
硬核酸生物:
深圳市硬核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硬核酸”)是一家新型核酸藥物開發公司,基于物理第一性原理,運用結構改進方法,研發不需要遞送系統且具有器官富集效能的核酸藥物分子。公司承接新藥研發合作項目的同時孵化有潛力的自研管線。硬核酸旨在通過極大降低核酸藥物研發周期與成本,革命性升級制藥行業,促進社會福祉。
北京百替生物:
北京百替生物專注于重大疾病診療新產品新技術的轉化研究和研發,聚焦納米醫藥技術,包括納米遞送技術、膜囊泡遞送技術、體內CAR免疫細胞工程核酸藥物和腫瘤個體化納米疫苗技術等,為腫瘤、心血管和炎癥等疾病方向的研究組織和機構提供臨床轉化和研發支持。平臺齊備納米藥物設計、合成、表征,藥理藥效、體內外生物學評價和機制研究等實驗室,可快速產出重大疾病診療創新醫藥技術成果;可保障轉化和研發項目的高效實施。近十年的積累與發展,百替生物作為研究轉化和臨床轉化平臺,為研究者、醫健企業提供研究轉化所需的技術支持,擁有多條新藥研發管線,并設有“普略醫學轉化研究院”。百替生物一直以“一個研究院+一個轉化平臺+多個研發管線”的模式高效運轉,為醫療健康領域的進步貢獻力量,秉承“轉化醫學科技,提升人類健康”、“攻克重大疾病”的愿景和使命,為社會創造轉化醫學價值。
澄實生物:
南京澄實(TheraRNA)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AI驅動的mRNA疫苗創新的生物醫藥公司,以其革命性的疫苗抗原設計技術、mRNA遞送系統和低成本mRNA疫苗生產能力而聞名。公司在中國江西省萍鄉市擁有一個2.6萬平方米的mRNA獸用疫苗工廠,這座工廠將確保每年支持10億劑獸用疫苗的巨大生產能力。公司核心技術包括革命性的AI驅動mRNA疫苗設計平臺和專有的脂質納米遞送系統,后者成本僅為傳統技術的1/500。
公司重點產品包括全球首個多價奶牛乳腺炎疫苗、人畜共患的跨屬廣譜細菌疫苗和全新自主研發靶點的瘧疾疫苗。擁有26,200平方米的GMP生產設施,年產能達10億劑。
在全球戰略方面,公司與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建立戰略合作,并計劃進軍中東和非洲市場,目標獲得至少20億美元市場份額。同時,公司也在向人用治療領域拓展,包括個性化癌癥疫苗和瘧疾mRNA疫苗的開發。
國為醫藥:
國為醫藥成立于2005年,總部位于成都高新區,總公司為成都國為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四川國為制藥有限公司、四川國望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成都正康藥業有限公司、上海歐淬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為醫藥已發展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醫藥企業。
公司產品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消化系統、抗感染、泌尿系統等領域。截至目前已獲得42個藥品生產批件,3個保健食品生產批件,擁有授權專利50項,注冊商標185項。憑借國內領先的研發實力,公司先后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20余項。國為醫藥旗下擁有兩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搭建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評四川省首批瞪羚企業、四川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四川省行業小巨人企業、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工業企業綜合實力百強、中國化學制藥行業成長型優秀企業品牌、四川企業技術創新發展能力100強、四川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最具潛力20強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瑞孚醫藥:
瑞孚醫藥是一家聚焦小核酸創新藥開發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立足于具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環核苷修飾(cLNA,PCT/CN2023/117016)技術,打造了以反義核苷和RNA干擾為核心的小核酸創新藥開發技術平臺,瞄準未被滿足的重大臨床需求,開發面對全球市場的小核酸藥物,致力于成為中國及全球領先的小核酸創新藥企業。
公司創始人沈小寧博士是國家特聘專家、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博士畢業于哈佛大學,曾在衛材、施貴寶和吉利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從事新藥研發工作近二十年。2013年創辦南京安賽萊醫藥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始任艾迪藥業(股票代碼:688488)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研發并獲得了4個新藥臨床批件,2個國家1類新藥上市。2022年3月,沈小寧博士帶領團隊再次創業,成立瑞孚醫藥。
碳環核苷(cLNA)是新一代修飾技術核苷,其表面極性低,具有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含有碳環核苷的小干擾RNA(siRNA)和反義核苷(ASO)對核酸外切酶穩定性高,具有更優異的藥代特性及生物利用度,有望開發成為Best-in-Class的小核酸藥物。碳環核苷(cLNA)屬于原始創新,技術水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公司開發的重大新藥品種有抗高血壓藥物和慢性乙型肝炎治療藥物。抗高血壓藥物為小干擾RNA藥物,計劃于2025年申報臨床試驗,適應癥為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每3個月或半年皮下注射一次,給藥頻率低,可極大提升患者依從性。治療慢性乙肝藥物為反義核苷(ASO)藥物,可將目前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率從3-7%大大提高至40-50%左右,如資金充足,可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申報臨床。
時安生物:
時安生物于2022年5月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是一家專注于創新siRNA藥物開發的生物技術企業,由核酸治療領域頂尖科學家團隊和產業化專家團隊聯合創立,獲得蘇州工業園區領軍、姑蘇領軍企業支持。
公司已經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領先的單靶、雙靶核酸藥物技術平臺和肝外遞送平臺,包括eSAFE化學修飾技術、STORK肝內肝外遞送技術平臺以及雙靶核酸技術平臺。基于領先的技術平臺,公司快速開發了肝內外FIC和BIC的小核酸藥物管線,包括抗病毒、代謝類疾病、鎮痛等相關疾病。
公司始終以患者為中心,致力于智造最優的小核酸藥物,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增進人類的健康與幸福。
柯君醫藥:
柯君醫藥成立于2018年,具備核心平臺技術和高效自主的創新能力。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病毒等治療領域,致力于成為一家立足中國布局全球的創新藥公司。柯君醫藥已成功基于自身平臺技術研發了多個具有廣泛市場價值并具備全球獨立知識產權的創新型管線藥物,目前正在積極推動多個管線的臨床開發。在公司使命和愿景的驅動下,柯君醫藥匯聚了一批具備全球視野的高水平的科學家和海歸人才。在公司綜合戰略布局下,柯君醫藥成功實現了快速高效的研發成果轉化,在研管線均具備成為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藥物的潛力。
怡道生物:
怡道生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由國家特聘專家領銜、海內外疫苗研發和醫藥企業精英團隊創建的生物技術公司。公司是由多家國內外頂級基金,包括禮來亞洲基金、北極光創投、蘇州元生創投、深圳松禾資本、蘇高新創投、啟明創投、奧博資本、正心谷資本等投資,總部位于蘇州高新區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
怡道生物是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生物技術企業,具有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及引進高端產品和技術項目的優勢。公司聚焦創新型人用疫苗和生物醫藥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自成立以來,通過利用內外資源開發產品,已經有兩個重磅且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創新型高端技術疫苗產品取得臨床批件,正在積極推進臨床研究和產業化進程,目前兩款臨床階段的疫苗分別處于臨床III期階段和臨床II期階段。同時,由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平臺產生的一系列創新產品正在早期和逐漸進入臨床開發階段。
德普世生物:
德普世生物科技是一家基于上海交通大學石毅和賀光教授團隊在人工智能和生物交叉領域重要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的科技公司,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癌癥、免疫和大健康等領域。公司主要管線治療型個體化腫瘤新抗原mRNA疫苗,已經完成臨床前研發。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的重點項目和上海市科委人工智能專項、面上項目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支持。基于團隊在人工智能和生物領域近二十年深耕的科研儲備和專利技術,目前四大AI技術平臺分別能夠提供新抗原預測、核酸優化、藥物發現、靶點篩選和復雜疾病預測等解決方案,可以應用在癌癥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制藥、大健康等多個領域,與國內外頭部MNC和BioTech、政府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及洽談,為合作伙伴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平臺的解決方案。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平臺,我們與國內近十家三甲醫院形成長期科研合作關系,共同申報臨床項目及論文發表,已經共同完成數項醫工交叉項目。
君健生物:
寧波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致力于長效、緩釋自復制mRNA腫瘤藥物和預防性藥物研發的創新公司。
創始人CHANGYUN XIONG(熊長云)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生物化學博士,美國國家腫瘤研究所(NIH)博士后,國家級啟明計劃的入選者、浙江省省千人才,中國科協海智計劃特聘專家,合肥工業大學、寧波大學醫學院、杭州醫學院兼職教授。從事生物醫藥研發24年,直接負責十多個創新性生物藥全流程研發和生產。主持建立了流感疫苗中試車間、世界上首個以細胞來生產流感疫苗的GMP工廠、年產2-3億劑的mRNA疫苗工廠,掌握mRNA大規模GMP合成、純化、質控等全線生產工藝。
君健生物的核心研發團隊由“國家級人才”熊長云博士領銜,團隊共24人,包括5名博士、8名碩士和8名本科生。成員們大部分來自國內外頂尖制藥企業,擁有豐富的藥物研發經驗。
公司在寧波海洋研究院擁有的6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配備了最先進的實驗室和一層樓的GMP廠房。核心團隊自主創新構建的自復制載體系統,可實現10kb以上編碼序列的設計、遞送及表達,并可在生物體內長效存在及表達40-60天,超越了傳統mRNA藥物生命周期。
公司與業內領域其它公司進行差異化管線布局,尤其在腫瘤治療性自復制mRNA疫苗和國內尚無上市產品的B型腦膜炎預防性mRNA疫苗管道線重點發力,已有多個候選藥物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我們積極與成熟的制藥公司合作,以提高產品管線的效率和成功率。
公司榮獲2022年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斬獲2022年第七屆創客中國二等獎、2023年榮獲HICOOL二等獎、創客天下優勝獎等多個獎項。我們的核心團隊2021年入選浙江省寧波市“強港強區引才工程D類”,2022年入選寧波市“甬江引才工程C類”,2023年入選浙江省省領軍團隊。
復星醫藥: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復星醫藥”,股票代碼:600196.SH,02196.HK)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植根中國、創新驅動的全球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復星醫藥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產業投資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持續豐富創新產品管線,并不斷聚焦差異化、高技術壁壘的產品研發,持續提升管線價值。復星醫藥的創新產品聚焦實體瘤、血液瘤、免疫炎癥等核心治療領域,并重點強化抗體/ADC、細胞治療、小分子等核心技術平臺。
在“4IN”(創新 Innovation、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 Intelligentization、整合 Integration)的戰略指導下,復星醫藥秉持“持續創新、樂享健康”的經營理念,持續推進創新轉型,積極布局國際化,強化業務的分線聚焦,推動整合式運營和效率提升,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醫療創新整合者。
上海安奕康(成都邁科康):
上海安奕康成立于 2021年 3月,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是成都邁科康生物旗下子公司,專注于新型治療性腫瘤疫苗研發,國際領先的新型佐劑平臺,由多個化學生物學海歸博士及國內知名專家創辦。
公司在復雜糖化學及產業化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目前 3 個全新腫瘤疫苗在研,并有多個創新型疫苗佐劑分子產業化。公司主要骨干擁有20多年的糖化學研發產業化研究經驗,基于復雜糖化學合成和質量分析平臺技術,對標獲 FDA 批準上市的新型佐劑品種,設計并合成了TLR3(dsRNA類)、TLR4(單磷酰脂質A類)、TLR7/8、TLR9(寡聚核苷酸類)、皂苷類、NKT激動劑等六大類共20余種新型免疫佐劑分子。主要佐劑品種的規模滿足百萬劑疫苗/批的用量,并已應用于多個疫苗品種的開發。公司目前擁有3款腫瘤疫苗和1款腫瘤藥物,其中1款腫瘤疫苗已進入臨床階段。
佑嘉(杭州)生物:
佑嘉(杭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佑嘉生物”)是中國創新核酸技術開發的引領者,由海歸博士后和資深產業專家于2019年聯合創建。公司坐落于杭州市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員工40人,擁有近 1500㎡研發實驗室,立志于讓疾病有藥可醫的愿景,以滿足臨床所需為出發點,努力提供創新的治療解決方案。佑嘉已建立SEQUAD核酸藥物全流程開發平臺,能快速推進核酸藥物開發和核酸技術產品產業化。佑嘉生物是蕭山區5213人才項目,并獲批杭州市級研發中心,以及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榮瑞醫藥:
上海榮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細胞產業園內。公司擁有溶瘤病毒疫苗和溶瘤病毒疫苗驅動免疫聯合治療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OVV-Drive-IO Platform)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技術平臺,專注于開發First-in-Class和First-in-human及臨床急需的腫瘤免疫聯合治療的創新藥和救命藥。
公司研發的OVV-01溶瘤病毒注射液目前已完成18例晚期實體腫瘤病人的給藥治療,安全性數據良好,高劑量組平均疾病控制率為80%,療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24年9月25日,公司自主研發的溶瘤病毒Ⅰ類新藥OVV-01水皰性口炎病毒注射液,同時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新藥II期和I期臨床試驗(IND)許可,成為我國首款同時獲得美國FDA IND兩個批件的溶瘤病毒產品,同一賽道技術全球最前列。
擎科生物:
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合成生物學高新技術企業,依托自主研發的關鍵試劑、耗材和合成設備,為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提供高效率、高品質、個性化的基因合成/檢測及相關服務和產品。擎科生物提出并踐行打造基因工廠,從底層助力生物醫藥、生物制造、農業、食品和環境等不同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
擎科生物業務涵蓋合成基因組學產品及服務、生命科學原料及設備、生物制造CXO三大方向。作為“基因工廠”的提出者和踐行者,擎科生物運用智能化、工廠化思維,集合成原料、合成設備、合成工藝于一體,搭建智能化合成產線,在數字化管理系統的賦能下,可實現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制造基因,為客戶提供寡核苷酸合成、寡核苷酸修飾、基因合成、基因檢測、化學合成原材料、生物試劑、儀器設備、抗體蛋白、基因調控等多種服務和產品。
炫景生物:
蘇州炫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炫景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炫景生物)成立于2022年,公司專注于創新小核酸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立足中國、面向全球(In China,For Global),矢志于成為核酸制藥領域的深耕者和變革者。公司凝聚了一批行業從業年限超過10年的核心團隊,在核酸生物學、核酸化學、肝與非肝遞送、項目管理、藥學研究、注冊申報、臨床開發等各個環節均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公司針對本領域關鍵技術瓶頸、知識產權壁壘、未來發展方向已建立了全球自主知識產權的RIHOST?、RICMO?、LICOD?等核心技術平臺,已基于多種獨家策略建立多個非肝組織的體內遞送技術。同時,公司在靶點和適應癥選擇上擁有深刻理解和差異化考量,肝靶向品種即將進入臨床研究,并將快速推進非肝組織的系列創新核酸藥物開發,為病人帶來福祉。
中美瑞康:
中美瑞康(Ractigen Therapeutics)是一家立足于中國和面向全球市場的平臺型新藥研發公司,致力于開發突破性小核酸藥物與疾病治療方法。中美瑞康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開發小激活RNA和小干擾RNA藥物并將該兩類藥物均推進至臨床的小核酸藥企,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有肝靶向與肝外小核酸藥物遞送的公司,開發出了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SCAD?、LiCO?等多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小核酸藥物遞送平臺技術。基于RNA激活技術和自主開發的Smart-TTC saRNA藥物開發平臺,公司建立了具有高度差異化的小核酸藥物管線,適應癥涵蓋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肌肉疾病、腫瘤、代謝與血液系統疾病等,為諸多疾病領域中無法成藥的靶點、無法治愈的疾病提供創新型治療方案。
PPD蘇州生物分析實驗室:
PPD實驗室服務憑借其深厚的科學專業知識與業界領先的技術,致力于以卓越品質為醫藥產業提供全方位的合同實驗室服務。作為全球領先的合同研究組織,PPD擁有超過30年的實驗室經驗,為客戶提供高價值、先進的檢測能力,以及全方位的實驗室解決方案。PPD實驗室服務與數據整合能力的結合,能夠加速小分子藥物、生物制品、疫苗以及細胞基因療法的藥物開發進程。
在小核酸藥物生物分析和檢測領域,PPD 實驗室可以提供包括PK ADA 等在內完整的生物分析解決方案, 并積累了豐富的方法開發,轉移和驗證經驗,先后支持多個已上市和在研小核酸藥物的臨床分析方法的建立。 PPD實驗室能力涵蓋藥代動力學/藥效學(PK/PD)、免疫原性、分子基因組學等多個關鍵領域。我們提供定制方法的開發、轉移和驗證服務,全面的免疫化學分析,廣泛的色譜技術運用,以及專業的分子基因組學服務,以滿足各種特定需求。
此外,PPD實驗室服務還為客戶提供技術選擇指導,根據不同項目需求推薦合適的技術方案。同時,我們深諳監管要求,助力客戶滿足寡核苷酸及其他細胞與基因療法的監管標準。憑借豐富的監管經驗和超過400種寡核苷酸測定方法的開發實力,PPD實驗室服務是您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思合基因:
思合基因(SicaGene)是一家聚焦新一代單鏈寡核酸(ASO)藥物研發的生物技術公司。團隊匯聚百濟神州、Ionis等國際知名生物技術公司的資深專家,擁有豐富的寡核酸藥物研發、臨床和產業轉化經驗。已獲“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資質認證,榮獲第十屆“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最具創新獎。公司已自主開發SicaScreenTM序列高效篩選平臺、SicaChemistryTM 核酸組合修飾平臺、SicaDeliveryTM創新多組織遞送系統等寡核酸藥物開發領域的“卡脖子”技術。依托公司在反義寡核酸藥物研發領域的原創研究基礎,針對不同疾病,選擇“上調”功能蛋白表達或“下調”疾病蛋白生成的ASO藥物開發策略,可高效篩選成藥靶點、降低開發難度和成本。公司致力于中樞神經系統、眼科和肝臟疾病等領域的 藥物研發,領先產品已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
百奧賽圖:
百奧賽圖是一家創新技術驅動新藥研發的國際性生物技術公司,致力于成為全球新藥發源地。基于底層基因編輯技術,百奧賽圖自主研發了RenMice?(RenMab?、RenLite?、RenNano?、RenTCR-mimicTM)平臺,用于全人治療性單克隆抗體、雙/多特異性抗體、雙抗ADC、納米抗體和類TCR抗體的發現。百奧賽圖正在對1000多個潛在可成藥的靶點進行規模化藥物開發(“千鼠萬抗TM”計劃),并已建立起40多萬條全人抗體序列庫,用于全球合作。截至2024年6月30日,百奧賽圖已與60多家國內外藥企及Biotech公司簽署了約150項藥物合作開發/授權/轉讓協議,并與包括多家MNC在內的企業達成了近50個靶點項目RenMice?平臺授權開發合作,多個臨床階段抗體分子也達成了對外授權合作。公司子品牌BioMice?提供幾千種包括靶點人源化小鼠在內的基因編輯動物和細胞模型,同時為全球客戶提供臨床前藥理藥效和基因編輯服務。百奧賽圖總部位于北京,在中國(江蘇海門、上海)、美國(波士頓、舊金山)及德國海德堡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維亞臻:
維亞臻成立于2022年,并與國際領先的小核酸藥物企業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NASDAQ: ARWR)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旨在打造中國首個聚焦小核酸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整合式平臺。
目前公司擁有三款處于晚期臨床研發階段、針對心血管及代謝領域的小核酸(siRNA)藥物。核心管線獲國家藥監局認定的突破性療法,有望成為國內企業中最早獲批上市的小核酸藥物,并率先在國內建立商業化規模小核酸藥物生產能力,填補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公司自主研發團隊通過核酸化學技術創新和創新靶點發現,不斷拓展小核酸藥物在肝內和肝外靶點的治療潛力,并借助成熟的產業平臺能力加速創新管線研發,進一步加強維亞臻在小核酸藥物領域的優勢。
百脈得生物:
蘇州百脈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海內外頂尖高校,長期致力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理機制與轉化研究,相關成果引領國際前沿,發現迄今最理想的PD早期診斷標志物和根治性藥物靶點,并研發出世界首款PD早期診斷試劑盒和世界首例PD基因治療獨家新藥,旨在為PD患者實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治未病、遲發病、終生不發病的理想目標。
達爾文細胞生物:
北京達爾文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園,是一家專精特新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生物科技研發企業。達爾文細胞生物研發領域涵蓋干細胞、外泌體、蛋白聚合物三代細胞生物技術,核心成果ECIWEP(蛋白聚合物的提取技術),公司核心產品 - 神經修復制劑「阿利妥」已經通過IIT臨床,目前準備進入IND階段,有望成為全球唯一一款可以逆轉漸凍癥、腦卒中后遺癥等國際重大疑難疾病的生物制劑。該產品上市后將填補近30年的全球市場空白,帶動的整體神經修復產業上下游產值將達到數千億人民幣。2022年1月達爾文細胞生物獲得清控銀杏、濟南藍天投資1.35億人民幣,完成A+輪融資。
星銳醫藥:
星銳醫藥(Starna Therapeutics) 成立于2021年8月,公司聚焦肝外靶向遞送技術,致力于研發以RNA為核心的創新藥物,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核心團隊來自知名藥企、高校和研究院所,團隊擁有深厚的核酸藥物發現、遞送技術和制劑開發能力。打造了圍繞化學、mRNA和LNP制劑的核心產業鏈,切實攻克RNA藥物研發的核心難點。公司入選蘇州園區科技領軍人才,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承擔江蘇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國創中心揭榜掛帥重大項目;并入選蘇州市獨角獸培育、江蘇省潛在獨角獸、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
仁景生物:
仁景生物于2021年3月落地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致力于開發基于mRNA技術的創新藥物和疫苗,以滿足全球重大未滿足臨床需求。已建立10余條管線,并將4條管線推進至IND報批階段,目前啟動三件IND申請,其一已獲得FDA IND許可。感謝公司所有合作方、投資人及BioBAY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公司將持續高效推進管線的全球開發和技術平臺的迭代升級。
公司擁有全面自主的知識產權和全球專利布局,已提交30余項發明專利,獲得2項軟件著作權注冊,同時擁有線狀mRNA、環狀RNA、新型LNP靶向遞送和CMC四大技術平臺。公司在BioBAY擁有mRNA創新和研發中心及中試潔凈廠房,具備mRNA藥物和疫苗全鏈條自主研發及臨床生產能力。
現階段公司專注于研發腫瘤治療性疫苗、傳染病疫苗、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蛋白替代產品及新型遞送系統。公司將繼續秉承創新、開放、合作、共贏的企業文化,歡迎在產品開發、產品聯用、技術平臺、新型遞送等領域的多方位合作,共同推動RNA技術在多個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國科溫州研究院:
國科溫州研究院(溫州生物材料與工程研究所)于2019年5月成立,以服務國家戰略與賦能地方發展“雙向發力”為戰略定位,聚焦醫用生物材料、智能醫療裝備、生物醫學物理、轉化醫學與精準醫學等主要研究方向,著力打造“聚人才、強創新、促產業、優教育”的硬成果。
研究院已建立一支高層次人才隊伍,全職引進美國工程院院士土井正男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汪勁教授、法國科學院院士Eric Westhof教授,擁有55個創新團隊,職工450余人;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380余項,發表高質量論文1600余篇,已申請發明專利400余項,已授權發明專利150余項。研究院現有3000平米的標準化實驗動物中心、8000平米的中試孵化平臺及超億元的先進大型科研設備共享平臺,在全省的科技資源開發共享中發揮重要作用,先后獲先后獲批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工程中心、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及省新型研發機構等。
怡道生物:
怡道生物是一家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生物技術企業,具有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及引進高端項目的優勢,曾于2018年獲得北極光創投天使輪投資。公司聚焦人用創新疫苗和生物醫藥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自成立以來,通過整合內外資源開發產品,已經有兩個重磅,且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創新型高端技術疫苗產品取得臨床批件,正在積極推進臨床研究和產業化進程,目前兩款臨床階段的疫苗分別處于臨床III期階段和臨床II期階段。同時,由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平臺產生的一系列創新產品正在早期和逐漸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
圣諾醫藥:
圣諾醫藥是一家專注于RNA療法的生物制藥公司,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中國蘇州。公司在中美兩國設有研發中心,專注于開發小核酸干擾藥物(RNAi)和技術。圣諾醫藥的主要產品和技術包括多肽納米顆粒(PNP)遞送平臺、新型GalNAc遞送平臺以及多肽-脂質納米顆粒(PLNP)遞送平臺等,這些技術用于增強小核酸藥物的遞送效率和靶向性。
2021年,圣諾醫藥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小核酸藥物領域的第一股。公司的在研管線涵蓋多個治療領域,包括腫瘤、纖維化疾病、醫學美容、代謝疾病和傳染病等。其中,圣諾醫藥的STP707和STP122G等項目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展示了公司在RNA療法方面的領先地位和潛力。
倍特藥業:
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倍特藥業”)是一家專業從事醫藥創新和高品質藥物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長期致力于特色原料藥、高端仿制藥、創新藥和新型給藥系統四大研發方向,實現從中間體、原料藥到制劑,覆蓋化學藥(含核素藥)、生物藥、中成藥的全生態醫藥產業鏈布局。公司穩步提升綜合實力,已逐步成為一家發展理念超前、研發實力強勁、產品管線齊備、生產質量卓越和營銷網絡健全的創新型醫藥企業。旗下擁有20余家分(子)公司,員工超6000人。在高端仿制藥與改良型新藥、小分子創新藥、生物大分子新藥、細胞和基因治療、同位素藥物等領域搭建起多個專業聚焦的研發平臺,形成了廣覆蓋、多元化的上市產品體系和梯度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并在全國建設了10余個生產基地,營銷網絡遍及全國并輻射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