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劉有成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暨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逸夫科學館學術報告廳召開。...
從養豬女兵、部隊衛生員,到軍醫大學學員;40歲考博,45歲留學哈佛;從發表轟動國際的頂尖論文,到59歲當選中科院院士……侯凡凡似乎不知疲倦。...
2015年以來,在短短的五年時間里,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之下,中國的新藥研發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百靶競技,百煉創新,百家上市,百藥爭先!2020年又是極為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讓我們共經風霜,同歷雨...
11月11日,受邀來漢參加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的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博士,受聘擔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客座教授。...
從一名普通的機修工,到心血管疾病防治專家,再到中科院院士,顧東風完成了人生中高難度的三級跳。而支撐他跳躍的動力,源于對醫生這一職業的熱愛,對醫學科學的不懈追求。...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援引我國癌癥中心在去年發布的統計數據,全部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占比分別達到20.03%和26.99%,成為當前腫瘤防控的重點疾病。...
金秋金桂飄紫芳,百年南化鑄輝煌。10月24日,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發展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兩千余名師生院友以及來自相關研究機構和兄弟高校的嘉賓等歡聚一堂,共敘融融情誼,共話輝煌成就,共謀未來...
10月26日,2020年亞洲生物無機化學學會(AsBIC)頒獎報告會在廣西桂林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郭子建教授榮獲“亞洲生物無機化學學會杰出成就獎”(AsBIC Outstandi...
2020年是《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創刊70周年,中國科學雜志社特別策劃了“我與《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系列訪談,邀請曾經關心指導或親身參與“兩刊”編輯出版工作的管理者、科學家、作者和讀者等回顧...
2020年11月10日,驚悉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原院長、教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標準專家委員會委員曹光群因突發疾病逝世,享年62歲。...
2020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教授誕辰100周年,《中國科學:化學》邀請蘭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嚴純華教授擔任特約編輯,組織徐...
2020年11月7日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光憲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日。連日來,多家學術期刊、學術機構通過出版紀念專刊、發表紀念文章和舉行展覽活動等不同形式,致敬和緬懷這位“中國稀土之父”,也...
Nature 正刊專訪唐本忠院士與AIE研究的新聞報道于2020年11月5日正式發布上線,詳見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0-00454...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陳小明院士榮獲第14屆日本配位化學學會國際獎。該獎項設立于2007年,用以表彰通過開創性的工作,為促進配位化學發展做出杰出貢獻并為促進地區配位化學科學研究進展做出貢獻的外國研究人...
今天適逢徐光憲先生百歲誕辰,ICF 鄭重推出文章特輯,通過集合海內外稀土化學領域的前沿進展,致敬“中國稀土之父”! 該專輯由徐先生的學生,ICF主編,高松院士組織發表,并撰寫前言。專輯文章于2020...
什么是納米科技?納米科技能做什么?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在《人民日報》以“納米科技以小搏大”為題發表文章介紹了納米科技及其應用,以下為全文。...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結果,西北大學韓英鋒教授主持的“有機金屬化學”獲得資助,資助總經費400萬元。至此,西北大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增至12位。...
著名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之一、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劉有成先生,1920年11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舒城縣,2016年1月31日在合肥病逝,享年96歲。今年...
靜謐古樸的生命科學館,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在這里傳承科學精神,探索生命奧秘。作為這里的一名教師,他引領年輕學者在科研上開拓創新,全力以赴踐行使命與擔當。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隋森芳。...
自然界中等級特性隨處可見,如葉脈的傳輸系統、人類的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等。通過模仿自然系統,在不同維度上構建等級孔道結構,可以使其滿足不同功能的需要。在過去的十年里,人們對等級孔材料的合成和應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