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沛,1954年7月出生于吉林長春,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外科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F任北京協和醫院名譽院長。...
劉炯天,男,漢族,1963年1月生,河南西峽人,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要把高等教育的質量放在更高的位置,高等教育經過大規模的擴招后,現在更需要的可能是內涵建設、質量建設。醫學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也必須是精英教育。現在醫生面臨的問題和社會對醫生的要求注定醫生必須有較高的素質...
2016年1月31日,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劉有成先生于合肥逝世,享年96歲。劉先生一生培養了眾多國內有機化學界的杰出學者,另外有不少在海外著名的制藥...
張耀明為中國玻纖事業和國防軍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太陽能利用技術研究方面長期執著追求,享有“陽光院士”的美譽。——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評...
進入這十余平方米的房間,最誘人目光的,是掛在24個小支架上的小工藝制作品。房間里,除了一張實驗臺、一部電腦、一具木制長椅,墻上掛的、架上擺的都是不同制作形式的同種工藝品。身處其中,卻不覺得凌亂和擁擠,...
葉玉如,出生于香港,畢業于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遜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研發。...
傅和亮,1979-1989年求學于南京大學,生化系博士,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全球最大人尿蛋白質生物制藥企業之一)。初見傅學長,就被他儒雅氣質所吸引,從胡...
有了稀有金屬鉭,手機才能越來越小,發動機才能越來越強勁,火箭、衛星才能上天遨游。目前,生產鉭產品的企業在中國已經超過40家,但是全世界60%的鉭絲、25%的鉭粉卻來自同一個地方——中色(寧夏)東方集團...
五十余年執教生涯、五十余載湖大歲月、培養八十名余博士研究生、八十歲高齡,他是中國化學計量學的辛勤開拓者;他參與促成創建了我國高校分析化學領域第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
吳以成,功能材料專家。1946年出生,1969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化學系,1986年在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1-199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2000年到中國科學院...
莊巧生福建省閩侯縣人,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39年畢業于成都金陵大學農藝系獲學士學位,1945—1946年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學院學習小麥品質測試技術,1946年10月...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光纖作為一種光信號傳輸的特種材料,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之后很長一段時期,光纖領域的產品基本被國外壟斷。但是,在姜德生院士出現以后,這樣的局面慢慢地開始改變了。...
在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三大獎項的歷史上,都留下過李正名的名字。作為有機化學和農藥化學家,李正名院士把基礎研究與國家需求、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開發研究與產業化緊密結合,始終堅持不懈地創...
近日,中國最年輕女院士謝毅獲頒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該獎項有“女性諾貝爾科學獎”之稱,每年共有5名杰出女科學家分別代表各自的地區(非洲及阿拉伯國家、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獲此殊榮...
?舒興田,無機化工專家,1999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張學敏,出生于湖北武漢,腫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主任1986年畢業于第三...
雖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早已成為歷史,但王方定為其所做的貢獻卻留下永恒的印記——60多年來,這位放射化學家帶著極大的責任心和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投身到我國核工業創業者的行列,為我國核工業事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