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化學系蔣偉教授,與癌癥病痛英勇抗爭一年半,醫治無效,不幸于2022年12月25日23時25分在深逝世,享年41歲。蔣偉教授在南科大創校之初加入理學院化學系,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科學精...
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蔣華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 2022 年 12 月 23 日 15 點 54 分在上海逝世,終年 57 歲。...
12月10日,“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十五周年慶典暨十五屆頒獎典禮大會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行。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原執行所長、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姜標...
中部三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聯盟是由河南、湖南、湖北三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共同發起成立的學術聯合體,原則上每年舉辦一次學術交流會,由三省學會輪流承辦。第二屆中部三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聯盟學術...
近日,胡金波榮獲“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開竅”和成長的心得。...
渠桂榮,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化學會常務理事、有機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入選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級有機...
2022年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
“做創新藥,不一定要美國批準了才可以,心態上我們要有自信去引領世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徐華強說。...
涂永強,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主要從事有機合成化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學科,方法是化學家認識化學的工具或手段,許多重要的發現都依賴于實驗方法的革新或進步。化學家只有解決好化學方法問題,才能深刻地理解化學變化的本質,發現化學運動的規律。無水...
本文是北京大學化學學院余志祥教授數年前寫給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建議,非常值得年輕的大學生朋友讀一讀。...
8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學外聘杰出教授馬於光院士聘任儀式在中心校區鼎新大講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副校長蔡立東,研究生院院長、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孫俊奇,人才工作辦公...
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中國未來科學大獎,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以創新模式帶動更多民間資金...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于 8 月 21 日公布 2022 年獲獎名單。李文輝因其發現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的成...
近年來,不少長三角城市在探尋減碳發展路徑。“雙碳大腦”“零碳工廠”“虛擬電廠”等一批新概念、新技術的出現代表了地區科技創新的活力。科技創新必須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長三角的中科院研究所、高水平大學、國家...
8月16日上午,2022年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術年會暨“科學與中國”20周年院士進吉林活動在長春開幕。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韓俊出席并致辭。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副...